第8章(1 / 1)
上官莫言兜兜转转看见三家卖竹子的,有竹,有削剪好的竹条,还有些编好的竹筐竹篓,她按许三教的,买了一堆竹子,临了,又买了一把削竹用的小刀。
“好了,就剩下七个钱,”掂了掂手里的铜板,上官莫言苦笑着。
辛辛苦苦半个月,这才几天……
索性身后还有一大堆的竹子,上官莫言认命的扯着一堆沉的要死的东西往开封府走。
“我来。”
正郁闷不知道自己要走到什么时候,手上的力道突然轻了,“展护卫?”
“你要这么多竹子是要干什么?”展昭今天什么正经事也没干,就这么陪着上官莫言闲晃了一天。
好不容看见上官莫言又回了城里,却没想到他弄了这么一堆的竹子,看样是打算回开封府了,展昭猜不透他这是要干什么。
“看不就知道了,”既然有人愿意帮忙,上官莫言索性就放了手,“麻烦展护卫了,莫言先走一步,麻烦您把这些竹子放在我房门外就可以了。”
说完,上官莫言一点不好意思都没有,直接就走了。
她饿了一天,中午也没好意多吃许三的烧饼,现在都已经饿的快前胸贴后背了。
“你……”展昭气结,他原是好心,他没有半点感激也就算了,居然还就这样不管不顾的自己先走了。
看着越走越远的人影,展昭真是后悔,后悔自己干嘛要出来多事。
☆、第七章
上官莫言出了一趟府,展护卫帮他弄一堆竹子回来。
虽不是什么大事,可是这也成了闲来无事的人茶余饭后的消遣话题。
没人知道上官莫言想干什么,上官莫言也不是藏着掖着,不过说了也是白说,活她是的自己干。
索性就打呵呵,不管谁问,她都跟人家说回头就知道了。
自从展昭把一堆的竹子丢在她屋外,她也就近找了个石墩放在竹子的边上。
这些日闲下来她就削竹条,一根、两根、三根……
削好的竹条让她整齐的堆在了小屋里,还没弄好的就放门前。
包兴也来问过一次,她还是笑笑,故作神秘的说回头就知道了。
对包兴自然不想对展昭那么冷淡,可是终究包兴也没问出了所以然。
等竹子都变成了竹条,上官莫言的小屋也几乎无处落脚,到处都是细长的竹条,堆了一地。
*
已是六月,夏天的太阳有些烤人。
展昭出门公干数日,回来交了差,正想回自己的闲逸居换身衣服,大老远就看见一个人沿着荷花塘边在干什么。
绕塘的小路,走近了,才看清是上官莫言正用竹条在小路和池塘之间扎篱笆,“你这又是做什么?”
“展大人?”上官莫言抬起有些晒伤的脸看着展昭,“扎篱笆,您没看出来?”
“我是问,你为何在此扎篱笆,是怕这些荷花跑了不成?”
几日不见,上官莫言好像黑瘦了一些,原本白皙的脸此刻晒的通红。
“荷花自不会跑,可是别的就不一定了。”擦了擦头上的汗 ,上官莫言低头继续干着自己的事。
这位到真是好心情,大热天的跑这来和她闲磕牙。
“别的?”展昭不解,这池塘里除了荷花还有什么。
上官莫言只当没听见,细细密密的扎着自己的篱笆。
篱笆绕池塘,外边是通向各处的小路。
上官莫言也不是全都扎上了篱笆,靠近湖心小亭的一边,她留了个藤竹编的小门。
等弄的差不多,俨然这小小的荷花池多出了些田园农庄的味道。
为了这一圈半人多高的篱笆墙和一扇简简单单的小门,上官莫言可真没少吃苦头,两只手,十根手指,细细密密全是伤,竹子片成了片极易伤人,一不小心就是一个口子。
这些伤,新的划在旧的上,出了血刚好,又出血。
别人看见了多问一句,上官莫言也只是笑着敷衍,久了也没人再问。
包兴看见也问了问,上官莫言只说要在这里养点什么,怕没长大就跑没了。
开始包兴也是不同意,奈何上官莫言瞎掰出一堆放着浪费,充分利用资源的的话。
再看看,这篱笆也不难看,而且上官莫言还心细的在篱笆外种了些花草,远比以前雅致了很多。
没影响别人,没有人投诉,最后包兴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再过问。
事实是,这篱笆一栏,荷花美景并没有受到影响,湖心的小亭也没受到影响。
而这一栏,到拦住了那些想投湖自尽之人的念头,没什么不好。
篱笆扎好之后,在靠近小亭的一侧,小门之内,上官莫言又用七八天的时间盖了个小草窝。
这窝防雨防晒,半人多高,也不算大。
自此,荷塘边上的事算是差不多了。
展昭每次从这荷花池边路过,都能看出些不同,今天多了几根竹条,明天多了一点草编的席垫,没几日,湖心亭边,竟多出个似模似样的小草窝。
看到这,展昭才算是猜到一二,上官莫言是打算在这池子里养点什么。
池塘边的事结束,展昭到是等了几天,可是别说养什么没看见,就连上官莫言也不见了。
这几日除了巡街也没什么大事,每日回得府来他都留意着。
前堂上官莫言是从来不去的,可是,就这内府也没了他的踪影。
日日路过那小屋都是房门紧闭,他弄回来的那些竹子还有几根放在那里,不见多不见少。
这个上官莫言奇怪的可以,他曾奉了包拯之命去查过。
除了之前他跟踪到的许三再无其他,这个上官莫言就像是凭空掉下来的一样。
他也去试探过一次那个叫许三的老汉,此人老实本分,没有什么深厚的背景,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许三就是汴京城的人氏,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汴京城。
许三说的话和当初上官莫言对包大人说的话没什么太多不同,他也不知道这个上官莫言是从哪里而来。
*
上官莫言到是没空想是不是在有人查她,她在荷塘边围出一个养殖场,转移阵地又在厨房附近踅摸起来。
厨房在开封府最靠后的地方,前后都守着一大片的空地。
厨房边有个后门,这是上官莫言很不满意的地方,要是她真把鸡窝放在这,只恐怕会不安全。
对——鸡窝!
就是鸡窝,之前在荷花塘里弄了鸭窝,现在,她要在厨房边上弄出一个鸡窝。
这原生态的鸡鸭,可是二十一世纪那些人千里迢迢也想追寻的东西。
这开封府里一穷二白,伙食欠佳,不过善于资源整合利用才是管理型人才,很不巧她大学读的就是工商管理。
没钱买就自己养,在不耽误她“本职工作”的情况下,她开始努力营造自己的小农场计划。
包拯、公孙策那些男人都是做大事的,自然不会来管她,包老夫人和那个出现过的公孙晓云不会来现在厨房,自然也不会来管。
只有李厨子和柳氏看她捣鼓完了池塘边,又来了厨房,有些不高兴,可是不高兴归不高兴,上官莫言平时待人极好,从来不和谁吵也不和谁结怨,谁要是有个事请他帮忙,他也都是尽力为之。
而且上官莫言要在这盖鸡窝是和他们商量过的,所以李师傅和柳氏也没说什么。
原本厨房是人家的地盘,跑到人家的地盘上来盖房子,人家自然不会高兴。不过,上官莫言全当没看见李师傅他们两口子的脸色,反正她谋的也是大家的福利,用不多久他们自然都明白。
池塘边的篱笆扎了半个月,厨房外的鸡窝也弄了一个多星期,里外里的一算又该发“工资”了。
这次上官莫言学乖了,她提前跟包兴打了招呼,发俸次日她要告假。
她也不问什么时候发钱,反正跑不了有她一份。
俸禄发完的第二天,上官莫言天没亮就出了开封府。
这次菜市里除了米面,她又买了些绿豆百合之类消暑的吃食。
许三一天能挣几个钱她是不知道,可这些费钱又不能饱腹的东西,他是肯定不会买的。
上官莫言这次在菜市上转悠了很久,她找了两家专门卖鸡鸭和鸡蛋鸭蛋的人问了半天,原来这抱窝蛋也是有诸多讲究的。
跟人约好了回头来买,上官莫言这次出了菜市直奔城门。
这回许三过了半月便开始天天盼日日等,所以上官莫言一出成就看见许三站在茶寮外。
“干爹,你怎么站在这?多热啊,”上官莫言赶紧上去把许三劝进了茶棚,天热,茶棚里也没什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