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1 / 1)
赞道∶“吉生,好对联啊。”
他知道这是唐太宗的烩炙人口的楹联,今天被陈吉生移植在这新房门楹,不论心绪和憧憬都极其贴切,一派生机勃勃,腾腾向上,真是春到人间的极妙写照。
陈吉生热切地瞧了罗秀,腼腆地回答道∶“假借名人给自己贴金,杨老师可别见笑。”
罗秀也帮腔说∶“托福罗。”
卫佳赶紧附和杨作道,笑说道∶“祝贺新郎新娘比翼齐飞,福乐盈门。”
陈吉生看见卫佳和杨作道老师有这么一层关系,心里很高兴,也很安慰。在怀县坡坊村时,他就听程林说起瞿辉与蔡萍芳和卫佳之间的感情纠葛;在滨海大学,卫佳那颗跃然纸上的心,陈吉生完全明白,只是他无法接受,他的心完全的被罗秀占据了。
对卫佳是多么残忍!
她终于有了钟情于她的男子。陈吉生很欣慰。
陈吉生索性把他们挑明了,他一支手牵着杨作道老师,一支手牵着卫佳,半玩笑道∶“盼望早点吃你们的喜糖。”
卫佳睃了杨作道一眼,莞尔一笑,没言语。
杨作道说∶“会的,会有这一天。”
魏琴和瞿辉蔡萍芳相伴来到时,这小屋已经密密匝匝。
大家吃糖、喝茶,说笑,笑声带着恭喜的喜悦,热热闹闹。
魏琴发现,许多都是陌生面孔。吉生的母亲没有朋友、同事来;罗秀在上海也没有新朋友;那些陌生青年人都是吉生大学的同学和新同事。
这么一大帮青年人乘着破四旧移风易俗之后还保留着的最俭朴的仪式祝贺陈吉生和罗秀喜结良缘。
罗秀看到魏琴,赶紧迎出来,热烈激情地说∶“琴姐,你可来了。”
她盼着魏琴来。她和魏琴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魏琴去坡坊村,一次是她来上海。她对魏琴的印象很好。她自信自己是个好女人,自信魏琴也是好女人。她相信吉生。而且,是魏琴托了县知青办的罗瑛,吉生才顺利地上了大学。她一直感激魏琴。
魏琴笑说道∶“你们俩的大喜日子,我是一定要来的。”
她不仅来祝福,而且也是来卸下负疚感。
陈吉生和瞿辉、蔡萍芳叙说得很兴奋。在江西认识的同学,就只有他们这一对在那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他很钦佩他们俩的坚贞不移。
瞿辉对陈吉生大学毕业就把罗秀娶来也很高兴。陈吉生在坡坊村,得到了阿姨妈一家和罗秀姑娘的呵护和照顾,比他们集体户的哪一个都幸福。他觉得,患难之中结下的情谊是多么珍贵。
魏琴来到方素面前,甜甜的喊道∶“吉生妈,祝福您老人家。” 她的脸上还是留有几分愧疚的神色。
方素在儿子这么多同学朋友之中,唯独认识魏琴。她已经从儿子的嘴里知道魏琴的坎坷。
她牵着魏琴的手说∶“魏琴,你来我高兴。”
魏琴说∶“平时不好意思来看你,今日吉生喜事,我是一定要来的。吉生爱上罗秀,真好。吉生妈,罗秀是个好姑娘,我了解。”
方素听出她的话里还在自责。她早已经不怪她。她说∶“魏琴,你也是好姑娘,我做了十几年的妇女工作我看得出。”
魏琴眨眨眼,又说∶“可我是不是更像朝秦暮楚?”
方素沉吟了片刻,说∶“魏琴,要有自信。那时候,是吉生没有资格。他没有资格配爱你。事情已经过去,可是友情还在。这样很好。”
魏琴眼眶噙着泪水,眸子滚动着。
罗秀上来,说∶“魏琴姐,我们进屋去。”
霍光嚷嚷道∶“哟,魏琴你来得最迟,罚酒三杯。”端了一杯满满的递到魏琴手里。其实是罗秀从江西带来的家乡茶。
程林说∶“哇,又是柿子村的集体户。”
一看,陈吉生的同学和同事闹了一阵子陆续离去,留下来的除了杨作道老师,都是准佬表。
久别重逢,真有沧海桑田变化之感。十年,潮起潮落,烟波浩渺。他们都由风风火火变得深沉稳重,由童稚变得成熟。
霍光最早离开柿子村集体户,他已经送走本来多病的奶奶,如今孓然一身,依然不怨苦不奢甜,当着街道玩具厂的送货员。
程林回到上海就一面挡车床,一面读书诗想走自学成才之道;大家嫌他少掉了诗兴,今晚未能作出几首诗。
大家还是把魏琴崇敬为自己的头领,但她在这种场合还是寡言少语。她本来耽心的蔡萍芳已经做了妈妈,从她眼神可以看出,她对丈夫、孩子充满了温馨和满足,对未来无尚的向往。
魏琴说,我们最羡慕的是今晚的主角陈吉生,他逆境求生,大学毕业,爱情和事业都宛如朝阳,前程灿烂。
大家便拿楹联“冬尽今霄促,年开日月长” 赞羡他。
陈吉生抱拳作辑,连连说∶“明白,我们大家共浴春色。”
十年,既聚又散,各奔东西;今晚这样相聚自然格外亲切,感慨万千!
一轮红日,又冉冉升腾在湛蓝的天穹;
缕缕秋风拂面而过,江水缓缓地向东流去。
宽阔的江面上,高耸的桅杆上不同国家的各色标志旗迎风腊腊作响;有几匹海鸥在桅杆四周翱翔;巨轮身旁,成串的小驳船满载粮食、钢材、煤炭、木材、砂石,穿梭而过。
浦江,日夜都是这样繁忙!
陈吉生的左臂轻轻框住罗秀的腰肢,站在护城墙前远眺浦江两岸美丽景色。
罗秀来到这个新所在,两眼看到的一切都那么新奇,都让她赏心悦目;而最最赏心悦目,最让她兴奋不已的是身旁的堂堂男子——夫君陈吉生。
他们伴随许许多多情侣和成千上万的游客,观赏浦江两岸的景致,感受着上海的繁华与搏大。
“上海真热闹!” 罗秀感慨地说。
“秀,你会看到一个愈来愈热闹的上海。” 陈吉生兴致勃勃。
“上海真大呀!” 罗秀又说。
“这浦江连着四大洋五大洲呢。” 陈吉生激情地说。
呜——汽笛长鸣,又一艘巨轮靠向码头。
----------------------------------------------------------
书快书快,看书最快!书快电子书论坛:http://www.shukua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