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1 / 1)
霍光的心中一阵温暖,顿时也踏实多了,一扫先前的忐忑、黯然、紧张、自卑,他的眼睛也明亮了,充满自信的光,前途,仿佛亦一片光明,看得见的着落。从此,对于李夫人,他始终怀着一股尊敬、感恩、知遇的情怀,始终不曾改变过。这在他当权之后,有颇多的表现,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对于李夫人似乎过分的做法,李延年十分不满,他私底下和妹妹抱怨:“那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霍去病是皇后的亲外甥,也算是卫氏一族,何必如此出钱出力替人欢喜?”
李夫人只是淡淡瞥他一眼,笑道:“因为冠军侯的关系,陛下极是喜欢他,我不过顺着陛下的意思表示表示,讨陛下的喜欢,这有什么,也值得你抱怨的!”
她的心里却自有主意,对卫氏来说,霍光身份尴尬,正当如日中天的卫氏绝不会将他当成自己人,这一点她是十分拿得准的。何况,霍光通身的气质表现,待人接物的行为举止,大大出她意料之外,使她不由感慨,若自己的哥哥有此人一般风度见识,有什么事是办不成的?因此对霍光大加笼络,以留后用。正因为霍光与卫氏关系微妙,将来更是一着奇兵,若是与他联合打败卫氏,岂不更是痛快!
第一百三十五章 最后的战役(一)
更新时间2011-2-21 8:21:35 字数:1636
霍光来到长安三年之后,他的兄长霍去病因病去世了,临死将霍光托付给武帝。武帝痛失爱将之余,将满腔宠信移在霍光身上,聊以安慰,将霍光封为奉车都尉,留在自己身边当一名侍卫长,随侍左右不离。
霍去病死时年仅二十四岁,他的死,与匈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先天不足,从小多病,长年的征战,又让他的身体早已受到极大的损害,而最致命的,却是那最后一次出征匈奴。
霍去病向来以初生无谓、勇猛果敢称著于三军,对匈奴人来说,就如同从天而降的鬼魂般,无论逃了多远,藏的多深,都有可能被他出其不意赶上,痛击一顿。
偏偏那一次,正赶上匈奴部落中爆发了瘟疫,马牛羊等牲畜甚至人口,瘟死无数,他们将所有瘟疫而死的人畜尸体埋在唯一的水源处,然后继续远遁。霍去病率领的骁勇骑兵因饮用了受污染的水,许多人上吐下泻、头疼发烧、浑身无力,也有人因此而死亡,好在这是一支强健异常、经历多战的骑兵,又加上随行军医治疗及时,在病源地呆的时间不长,因而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
尚在军中时,霍去病并未感到不适,虽军医苦劝,也不肯就医用药,回至长安,不料没几日病如山倒,就此一病不起,虽扁鹊再世,亦无能为力了!
武帝因此迁怒于人,还处决了三名太医,又恨极了匈奴,命令卫青,必定要血洗匈奴,歼灭主力,替霍去病报仇。卫青悲痛之余,自然义不容辞,死去的,是他的亲外甥,是他姐姐的亲儿子,眼看着姐姐肝肠寸断,大姐、三姐自小宠爱霍去病,闻之也食不甘味,痛哭不已,他更是心如刀割。
除此,他更清醒的认识到:是该到时候与匈奴人做个了断了!若再这样纠缠下去,哪一日才是了局?多少生命又将血洒疆场!
经过三年处心积虑的准备,卫青向武帝递上奏本,武帝准奏,下旨挑选了十万匹精壮的战马、十万骁勇善战的骑士组成了一支汉朝开国以来最精锐强大的骑兵,由大将军卫青任主帅,分作东西两路,远征漠北。为解决粮草供应后备问题,武帝又从全国征集了五万匹私人马匹,派遣十余万人步兵负责运输粮草辎重,以保证大军供给充足,解除后顾之忧。
卫青深知此战的重要性,他已经与匈奴人纠缠了小半辈子了,在这最后决一雌雄的关键时刻,他绝不容许出现任何的意外、任何的纰漏、任何的疏忽、任何不成功因素的影响。因此,此次随同出征的大将,基本都是经验丰富、同生共死多年,相互之间极富默契的宿将。
不想,武帝见到诸将名单之后,却将他召了去。
“大将军,李广利、李季二人在军营锻炼多时,为何这次出征,并无他二人在内呢?”武帝开门见山。
卫青心中“咯噔”一下,只得回道:“回禀陛下,此次出征与以往不同,必然要穿越大漠,深入腹地,环境恶劣,凶险异常,随臣出征的均为熟悉大漠、熟悉匈奴的老将,两位李将军虽然在军营多时,却无实战经验,微臣只是担心——”
实际上,李广利、李季二人本身毫无本事,不过是因为李夫人的关系得以谋职军中,这几年在卫青营中,卫青如何不知他们脾性?李广利心思粗鲁,毫无谋略胆识,一遇挫折便方寸大乱,只求退守以自保,并非军人作风;李季更是见利忘义、贪杯好色之徒!仅仅也就罢了,偏这二人仗着是李夫人族兄,得意忘形,自以为是,欺上瞒下,将任何人都不放在眼里,若不是碍着李夫人武帝面子,卫青早将他们逐出辕门,此次关系到一世声名的大战役,他自然是绝对不愿意他们兄弟在场的。
武帝听了他的话,却缓缓摇头,道:“话虽如此,可是你替他们想的也太多了!驰骋沙场、为国效力,焉得挑肥拣瘦?何况有你在,朕放心的很!就让他二人跟随你一起,多些历练吧!”
卫青心中虽然为难,却也明白了武帝的意思。他深知武帝因为宠爱李夫人,故意要让李氏兄弟趁机为国立功,好名正言顺的赐予封赏,不敢再多言,只得叩头谢道:“如此,微臣遵旨,不敢有负陛下所望!”
武帝满意的点点头,笑道:“你放心!你是三军统帅、大司马大将军,最要紧的是依法办事,以军纪管束众人,虽然李氏兄弟二人是朕亲自任命去的,若是有什么违犯军纪之处,你可以纪处罚,不必有所顾忌!”
卫青诺诺应允,心中却想道:即便有您这句话,然则我又怎好不顾及您和李夫人的颜面,但愿那二人好自为之,不要太出格才好!
第一百三十六章 最后的战役(二)
更新时间2011-2-22 8:18:30 字数:2167
冰雪初化,春寒料峭之际,卫青率领一众部将辞别武帝,领着十万精锐铁骑,又一次踏上了征程。
十万大军兵分两路,他的大姐夫公孙贺率领五万人马,从代郡出塞;其余五万,由他亲自率领,从定襄出塞;二人约好在穿过大漠,在漠北真颜特漠山会师,与匈奴决战。
公孙贺一支人马轻骑快进,一路上只遇到一些散兵游勇、零星部落抵挡,与五万大军比起来,自然是到一处收伏一处,一路尚算顺利。匈奴单于听了赵信的话,集中力量专门对付卫青。事实上也是如此,假如卫青出师不利,败给匈奴,公孙贺一支必然军心大动,不攻自破。只是可惜,赵信遇上的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卫青!
匈奴单于命令将粮草继续往漠北转移,自己则率领精锐部队埋伏等候在漠北大沙漠边缘,以逸待劳,要给卫青来个迎头痛击。
卫青与匈奴交手数年,匈奴人的打算自不难预料。为了保持骑兵体力与斗志、保证粮食供给链不至断裂,他并不急于行军,始终不急不躁,稳稳推进,直到临近大漠边缘,这才突然传令带着铁甲兵车急行军,两个昼夜赶了原本十来日才走完的路程。
当汉字旗与卫字旗赫然在目,迎风招展,凛冽作响时,还在喝酒谈笑、想着十日后方才迎敌的匈奴人目瞪口呆,以为兵从天降!
匈奴人虽然以逸待劳,可待的久了也是会松懈、滋生惰性的。卫青横跨大漠一千余里,走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匈奴人为了诱敌深入一网打尽,因此路上竟然并不派人阻挠。他们甚至暗暗嘲笑卫青胆小、缩头缩尾,进军如此缓慢,因此并不在意,谁也料不到,最后关头,他竟然会风驰电掣、极速前进,出其不意的出现在眼前!
卫青容不得他们思索,命令部队用铁甲兵车迅速环绕围成一片坚固的营地,同时派仲泽率领五千精锐中的精英骑士如汹涌的潮水冲入匈奴大营,左右冲杀冲撞,以壮声威。
匈奴单于大惊失色,一时之间营中大火四起,浓烟冲天,人哭马嘶,乱作一团。他来不及整军应战,又不知来的有多少人,不得不命亲信高呼撤退,自己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仓皇逃出四五十里方停住。卫青就势占领了他的营寨,传令休息,来日再战。
这一仗,匈奴人输得十分窝火不甘,明明是已方以逸待劳,占尽了天时地利,没想到临末了竟然被卫青杀个出其不意,连人家虚实还未摸清,就搞得丢营弃寨,狼狈而逃。
赵信深知自己脱不了干系,诸多匈奴将领都对他怒形于色,他心中惊怕,便向单于道:“单于不必惊慌,卫青虽然出其不意小胜一场,但是在这一望无垠,远离汉土,无可依靠救援的漠北,这也算不了什么!我就不信,跋涉上千里,他们还撑得住?就算人勉强撑得住,马匹总是不能的!明日卑职愿意率领部署与汉军决战,必定大败汉军,以振单于军威!”
“不!”单于目露凶光,眼似铃铛,袒露着胸膛,气狠狠道:“明日我要亲自会一会那个汉朝的大将军!在本单于的地盘上,轮不到他来撒野!”
右贤王也斜着眼瞟了瞟赵信,冷笑道:“单于所言不差,汉朝小子既然来到咱匈奴的地盘上,我们自然该好好招待招待他,怎么好让赵将军独自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