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 良配(上)(1 / 1)
彼此的心墙冲不破,相互间小心的避开碰撞,日子依旧恢复常日里的平静。没有完成的任务,杜鹃聪明的找寻另外的方式。
这日午后,殷帝与人在勤政殿里专心的商议政事,所有随侍的人一并出了大殿。听得作司丽青吩咐人去整理附近的书阁,杜鹃主动提出帮忙。征得作司丽青的允诺,她便跟着三两名女使一同来到了书阁。
明砚朝创朝至此,三朝帝主皆好书。因此,王宫里,专门腾作藏书阁、御书房的楼阁有好几处。杜鹃曾听独孤铭说起,宫中书阁,数明光书阁存书种类最广。
据说明光帝当政时,欲解他国文化,对中原书籍十分推崇。于是派专人到中原,搜得那边经典书籍,一一藏录在明光书阁。这里,能找到她一直想看的中原医本。
所以,杜鹃一边小心的整理着书架上的竹卷,一边仔细的寻找她想看的医本。贪爱的抚过竹卷上一个个挑引兴致的书名,很想就此停下,捧起爱不释手的名家经典尽情看起来。
心下暗自思量,改日当多来此地,借打扫为名,腾空偷看。有了满意的打算,杜鹃才舍得放下手中喜爱的竹卷,转身欲整理旁边一案台上的东西。忽见案上平摊的一方竹卷上,一行醒目的眉批洒逸秀劲:
吾辈执缰驰沙场,怒驱敌寇,清国垢。却有精诚护国士,背朝入敌疆,笑迎敌虏,护民安。
杜鹃一愣,看着竹卷上触动心弦的文字径自出神。
这字,依稀觉得熟悉。是谁,有此令人敬佩的才思,写得如此刚健明朗的文字?
“冬雪,案上的东西不能乱动,那是段大人这些天借用的案台。”
一女使瞧见杜鹃停在案前,以为她要动手收拾,急忙开口阻止。不经意间,竟解答了杜鹃心中的疑惑。
段明修。原来是他。孤傲才子向来才思敏捷,文辞奇丽慷慨。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细细的念了一遍,才离开案台专心收拾其他书架上的竹卷。
半个时辰不到,她们便把书阁整理完毕。那三名女使,任务完成,便走出书阁,倚坐廊下。一边悄声细语,一边等候勤政殿那边的吩咐。
杜鹃原本跟着一道出去,想起那本找到的医本,忍不住悄悄的走回去。把书拿了下来,坐在靠窗的案桌前静静看了起来。
初读正式医本,不懂甚多,少不了费神思索。幸得从前跟着青青,受其影响,对经络筋脉略有所知。因此,稍加用心,反复细读三两遍,倒也让她明白七八分。
专心不知时飞逝,待杜鹃不经意抬起头时,才知时候已不早。廊下细语的女使,早已离开许久。今夜可是老太后为殷帝精心准备的月宴,如今酉时已近,大家必以前去帮忙。杜鹃连忙把手中书卷合上,放回原处,正要转身,便听见段明修讶异的问道:
“冬雪姑娘,你懂医?”显然,他早已看见她手上所读书目。
“回大人。冬雪不懂,只是好奇翻看。”
杜鹃转身微笑回答,随即朝他礼貌一掬身,便欲离去。段明修急忙开口唤住:
“冬雪姑娘,陛下处理完政务,拿起案边一支竹签,看了一眼,便向李作司问起你的去向。随即一面沉郁的看着那签,想必他在为竹签上的字气闷。段某提醒姑娘,此时还是莫出现在陛下面前为好。”
明知慧敏如她,这么一番提醒本是多余,段明修仍然想善意的告诉她。
杜鹃尚自为他的知情疑惑,他已接着解释:
“段某找寻文书时无意看过那竹签。听闻姑娘最近在替巫族说媒,所以猜测签上介绍巫女的字来自姑娘手笔。”
“多谢大人提醒。冬雪会小心回避。”
虽然只是打算回日月殿,更早知殷帝看过那竹签会生气,杜鹃仍然微笑致谢。毕竟,面对这个深受爹爹赏识的才子,她心存偏爱。
“冬雪姑娘,你对陛下,分明有情。为何甘愿担下此务招他气恼?”
看见她一脸淡然的微笑,段明修忍不住贸然一问,立即惹来杜鹃错愕的抬头。看见他眼睛里不含一丝蓄意的试探,她才眨下疑惑,温言笑问:
“大人故意安加理由,来替陛下责冬雪多事?”
故作怨责,只为避开段明修的疑问。答应替巫族说媒,皆因晓得巫族有心图谋,纵是自己不答应,他们依旧有办法达成所愿。怕他人刻意逼迫,必又牵动他的心病,惹来令人不忍看的张狂。若是由她说来,只要用心察言观色,及时住口;起码会把他的痛怒分作一点点,让他不能一气聚涌,挑动蛊毒。此番心思,怎能向他人道说?
“不,段某有幸听得姑娘几番对陛下的警劝。虽是恭敬之姿,但情辞恳切,话里的由衷关顾并非普通维护。段某更知,姑娘找来一张宁神药方,征得老太后同意,悄悄更换蓝玉的定神散。今日姑娘有心钻研中原医本,想必是要找寻根治陛下蛊毒的良方。不是有情,哪得如此用心良苦?”
连她暗自更换药方的事情都晓得,必是他对蓝玉的医治不信任,暗地检查,于是顺带查出了她偷龙转凤的所为。这般细致,可见他对殷帝的维护是多么用心。
杜鹃心底,为段明修助友解难的举动微微动容;更为他猜中自己心思的敏锐颇感惊讶;面上,却平静温和。
“大人说笑了。换作他人,冬雪一样尽职维护。”她恭敬的回答,掩饰心底的起伏。
似乎要借着今日的挑开,意图传递他的心意,段明修坚持的说道:
“始终不同。你对陛下那份关护,无人能比。”
“冬雪自知身份,怎敢对陛下存有妄想。”
即使心思被猜中,杜鹃依旧平静的否认。背信毁亲已让她倍觉羞愧,她的妄念,怎能被他窥破?
“不论什么身份,你可以的。你与陛下,很般配。何况,你们是旧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