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1 / 1)
自由度只对知识有效,而对信息无效。对当下股票的判断只有在现在发生,过后股票就属于事实了,对于已经知道的股票上升了几点、下降了几点再做猜测显然没有任何意义;而关于股票规律的认识属于知识,它可以在某个时点检验和校正自己,但它不唯一地属于任何一个具体时点。一旦要兑现(检证)这种知识,知识就只能"兑换"为信息。至于关于股票规律的认识在多大程度上是正确的,这属于知识的自由度,自由度是衡量知识水平的尺度。知识转化为信息要通过"兑换"。这个兑换过程,也就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即信息资产同实物或货币经济活动结合的过程。
知识按一定自由度确定它的效益(流量)。它通过向第二次浪潮财富的"兑换",实现财富的"倒转型"。即从信息财富向货币财富或实物财富的转化。靠品牌赚钱、靠出卖名声致富,都属此类;相反,旅行增长见识,花钱受培训等等,则是相反的过程,是一个低级财富向高度财富升级的过程。
信息经济更专业的分析,将围绕微观的信息供给Ys和信息需求Yd展开,直至形成商品、货币和信息三个市场总供给AS和总需求AD的均衡和非均衡关系的模型。限于篇幅,不能在这里展开,详见我这方面的专著。
在农业社会,国民收入(Y)的核心是QP(商品数量和价格);在工业社会中,核心转向MV(货币量与货币流速);在信息社会,人们将看到一个新的核心BH(信息量与信息速率)。关于进一步的分析和数学模型限于篇幅不能在这里展开了,我将在今后的专著中展示给大家。
我们生活在一个变革的年代,变革使我们较少迷信,较多思考。21世纪是网络的世纪,网络不仅和网络有关,而且关系到我们的生存![附录:信息速率的数学模型]对于信息速率H的量化求解,在控制论中最终归结为对传递函数的求解,具体则有多种方式。
1,传递函数模型
直接求解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也是信息价格论求解H的基础。
设信息国民经济系统的高阶微分方程为:(3.1.2.5.1)
其中信息量B(t)是输入量,国民收入Y(t)是输出量,且有n≥m。设系统为零初始条件,两边取拉普拉斯变换,定义信息速率H(s)为系统的传递函数,即零初始条件下输出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与输入量的拉普拉斯变换之比:(3.1.2.5.2)
上式与信息公式有着非常直观的联系。由上式可以知道传递函数的一个重要特性:
传递函数只与系统的结构参数有关,而与系统的变量无关。就是说,信息速率并不直接作为存量加入到国民经济中,而是做为各种存量之间的关系存在,这种关系是通过国民经济系统变量的系数及其相互作用综合体现的。由此,我们可以深入掌握使国民经济获得稳定的钥匙。B(s)H(s)Y(s)
图5.1传递函数矩阵图示
2,状态方程模型
状态方程模型比传递函数模型适用范围宽,如可适用于时变系统和非线性系统。信息系统的状态方程模型可以表示为:(3.1.2.5.3)
其中信息速率是N维状态向量,信息量是M维输入向量,而信息国民收入是R维输出向量。A,B,C,D是系数矩阵,其维数分别为n×n,n×m,r×n,r×m。状态方程在形式上虽然与信息公式表面上不一样了,但它实际只不过是将一阶微分方程表示成矩阵和向量形式,实质上是一样的。由状态方程可通过变换关系式简单地转化为传递函数H(s):
(3.1.2.5.4)
同样,传递函数也可以转化为状态方程。
3,频率特性
频率特性是频域分析的主要工具,它可以对信息速率做类似传递函数模型那样的表示。信息速率可以表示为信息系统的频率特性,它是信息系统输出量y(t)的傅立叶变换与输入量b(t)的傅立叶变换之比:(3.1.2.5.5)
系统的频率特性可以由实验测量得到,因此比较适合实证的分析。这主要是由于它具有比较明显的物理意义。信息系统的频率特性可以由幅频特性A(w)和相频特性(w)表示:
(3.1.2.5.6)
其中,频率特性的幅值等于输出正弦与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值之比;频率特性的相角等于输出正弦与输入正弦的相位差:(3.1.2.5.7)
根据这种特性,可以很容易画出形象而直观的图形。此外,系统的频率特性与传递函数可以相互替换,系统的频率特性就等于系统的传递函数将自变量s换成jw。
b(t)y(t)H(jw)
B(jw)Y(jw)
参考文献
(按引文先后顺序及第一次出现顺序排列,不包括文内已注明者)
1、http://www.gatewest.net/~hbs/get-rich.htm/
2、庞巴维克《资本实证论》
3、黄德发《后信息社会》
4、斯坦·戴维斯比尔·戴维斯《2020年》
5、DonTapscott:TheDigitalEconomy,McGraw-Hill,1996。
6、罗振璧、周兆英《灵捷制造──21世纪的生产和管理战略》
7、《电子市场成功之路--在线销售渠道方兴未艾》,《中国计算机报》1996年第1期“市场动态"版。
8、蔡笑编译《Internet电子商务状况》《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33期"网络时代"版9、《Internet的销售之道》,《计算机世界》1997年3月24日,P16!”
10、《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竞争能力》,《中国计算机报》1996年第27期"综合消息”版。
11、《网络革命与网络经济学》,《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38期"国内消息"版。
12、《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事关存亡荣辱》,《中国计算机报》1996年第22期“综合消息"版。
13、《企业推广CAD/CAM技术的有效途径》,《中国计算机报》第30期"技术专题”版。
14、ANTI-COPYRIGHT,自http://204.189.63.11/pete/anti-copyright.html 15、《信息技术将如何塑造未来的社会》,《中国计算机报》1996年第14期"国际动态"版。s16、IDG报告《信息技术工业缘何重要?》,《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1期"国际消息”版。
17、《Intranet的迷思》,《中国计算机报》1996年第30期"国际动态"版。
18、《从Internet到Intranet--中科院声学所语音识别研究室网络建设》,《中国计算机报》1996年第14期"技术热点"。
19、《为你的Intranet起个什么名字》,《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48期"应用版"。
20、《中国计算机报》1996年第35期"网络时代"版。
21、《Intranet后来居上将迅速超过Internet》,《中国计算机报》1996第41期"国际动态"版。
22、王建华编译IDC报告《Intranet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上、下篇)《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49、50期"Inernet&;Intranet"版。
23、《Informix:Internet和Intranet应用典范》,《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42期”应用版"。
24、王瑞之《Intranet的应用现况及未来趋势(上)》,《中国计算机报》1996年第29期"网络时代"版。
25、《正视Intranet的成功与挑战》,《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36期"网络时代”版。
26、日照港务局通信信息中心王剑:《Intranet的兴起与MIS变革》,《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46期"应用"版。
27、亚信集团信息咨询部于波、舒光波《令业界瞩目的企业内部网》,《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36期"网络时代"版。
28、中讯-亚信公司副总工程师赵耀博士《尽显优势的企业内部网》《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36期"网络时代"版。
29、《Informix:Internet和Intranet应用典范》,《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42期”应用"版。
30、亚信集团信息咨询部于波、舒光波《令业界瞩目的企业内部网》,《计算机世界》1996年第36期"网络时代"版。
31、《第三次电脑产业革命》,《中国计算机报》1996年11月4日第87版。
32、《Compaq:追求无止境》,《计算机世界》1997年4月7日第59版。
33、[美]商业周刊、[英]金融时报、[日]三菱综合研究所共同策划《超越2000年──
全球经济巨子访谈录》(上、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