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1 / 1)
它也响应中国是一个全球性大牌角色的愿望。
区域性的共同政治概念也将大部份回答中国的担忧的问题,即美国是否对中国进行遏制。重要的是要理解“遏制”一词的含义。在中国边界拥有大量资源的国家,如印度、日本、越南、俄罗斯,是现实存在而非美国政策所创建。
在其整个历史上,中国已与这些国家共同生存。当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否决遏制中国的概念,她意思是指一个美国当带头大哥的努力,旨在创建一个反中国战略集团。在太平洋共同体的努力中,中国和美国互相之间和与所有其他参与者将有一种建设性关系,而不是对抗集团的一部分。
亚洲未来的成形将在很大程度上依据中国和美国如何设想它,和每个国家在何种程度上能够正视实现与其区域历史性作用的一致性。纵观历史,美国经常以其理想的普遍意义和自负的宣扬责任为动机。中国靠其传奇性行动,即文化渗透,而不是传教热情。
因为这两个社会代表杰出的不同版本,合作的道路本身就很复杂。此刻的心情无关紧要,而是要有能力面对不可避免的变化制定一个能够幸存的行动模式。太平洋两岸的领导人有责任建立一个相互协商和相互尊重的传统;这样,他们的继任者能够将共同建设一个共享的世界秩序变成一个平行的国家愿望表达式。
中美在40年前恢复交往时,当时两国领导人的最大贡献是他们愿意放宽眼界,不纠缠于眼前问题的精神。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幸运的,因为长期的隔绝令两国之间不存在短期的日常问题。这令几十年前的领导人无需着眼当前压力,而是能够放眼未来,为一个新世界奠定基础——一个当时难以想象但没有中美合作就不可能实现的新世界。
为了理解和平的本质,我在半个世纪前就研究了国际秩序的构成和运行。我知道文化、历史和战略方面的理解差异会对哪怕最善意、最具远见卓识的两国领导人造成巨大挑战。另一方面,如果历史只是对过去的机械重复,就根本不会有任何变革的出现。每一次巨大成功在成为现实之前都只是梦想。在这个意义上,未来产生于承诺,而非逃避现实。
哲学家伊曼纽尔 康德在他的《论永久和平》一文中说,世界最终会以下列两种途径之一实现永久和平:通过人类的大彻大悟或通过巨大的冲突和灾难,其巨大程度已经让人类再无其他选择。我们就处在这样的十字路口。
当周恩来总理和我就联合公报稿达成一致后,他说:“这个公报的发表,将会震撼世界。” 如果在40年后的今天,美国和中国能够一道建设这个世界,而不是震撼它,那这将是怎样的辉煌顶峰。
=== The End =============
----------------------------------------------------------
书快书快,看书最快!书快电子书论坛:http://www.shukua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