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西厢记 > 前言

前言(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苏锋周梦清 重生灼灼其华 契约孽情:总裁的傀儡情人 黑白 青楼一场梦 生化末日之求生 狐传 特工太后狠狂野 愿意不爱你 吸血鬼的三世情书

中国的古典戏曲,写得非常优美,故事情节动人心弦,引人入胜;文笔流畅,辞藻华丽,可惜典雅深奥,不大好懂。

对白接近口语,问题不大,唱词则麻烦了,一般人阅读起来,即使能看

“懂”,也是一知半解,身在

“朦胧”之中。因之,影响了古典戏曲阅读的普及性。有些名剧如《西厢记》等等,托庇了戏剧演员经常演出的恩荫而流传不衰,但很大一部分剧目,几至于湮灭。

前人有鉴于此,一直在为推广、普及古典戏曲而努力,一般采取两种方式,一是改编。

实际上大多是根据原作在相近似的艺术门类中加以移植,如越剧的《琵琶记》,黄梅戏的《桃花扇》,再有欧阳予情改编的《桃花扇》电影等等,仍然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

近年来又有白话《西厢记》,但也很难断定改编与今译的成兮哪个更大一些。

然而无论如何,这些都无疑为推广普及古典戏曲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可惜就这么两三部,数量少得可怜,大有

“渺沧海之一粟”之感。一是翻译,这种方式不多见。笔者见识不广,只读过梦花馆主江荫香著的《桃花扇演义》,这部著作,是根据孔尚任《桃花扇》原著翻译过来的,它基本上保持了孔著原作的面貌,首先是不打乱原著的布局,回数照旧,连每回的回目名都未变更;其次是把绝大部分的曲子词都保留下来。

实质上是用文言文翻译了原作的韵文,在译者当时来说,这种形式显然要比曲调唱词通俗易懂。

但对今天的广大读者,尤其是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来说,文言文代替古戏曲唱词,不仅是五十步与一百步的差距,甚至可以说是九十步与一百步的不同罢了,它也同样令人看不懂或一知半解。

江荫香先生用文言文翻译《桃花扇》,是为了适应当时的需要。现在,时代变了,文言文已经过时了,就应该用现代汉语来改编翻译之,才能符合时代要求。

我们的这套丛书,都是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改编翻译过来的。由于小说和戏曲终究不同,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在客观上存在差距,所以,为了某些情节的发展需要,对原作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增删。

回目也没有完全依照原样。这种忠实于原作的翻译和适度的改编,我们也还是在尝试中,如果能荣幸地被广大读者所认可、接纳,那末,我们将接着去翻译改写其他古代戏曲名著。

后之视令,犹今之视昔,现在认为元曲不易懂,文言文《桃花扇》不通俗,而用现代汉语千翻译改编,若干年后的

“今人”,很可能看了这套丛书,而一样觉得不适用,那么,只好有劳其时的人再来改编翻译一过。

瓜瓞绵延,代代相传,这也原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目 录
新书推荐: 关山第一侠辽东英雄传 修真版大明 御兽大佬手撕剧本后,灵气复苏了 在梁祝世界攻略马文才 铅笔根须的悄悄话 五朝首辅,老朱说大明没我得散 规则怪谈,从四合院开始 七零孕妻进军营,野痞兵王缠吻不休 你是我的上上签 时光里的了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