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汉封禅 > 乱世之虎 心平气和论云长

乱世之虎 心平气和论云长(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丹药大亨 你注定是我的新娘 月惜言情小说合集 大少爱耍酷 蝶花娘 二少显孤傲 兰花娘 龙劫 麻辣千金女 弄情

[转贴]心平气和论云长

“人杰惟追古解良,士民争拜汉云长。

桃园一日兄和弟,俎豆千秋帝与王。

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

至今庙貌盈天下,古木寒鸦几夕阳。”

这首诗,相信喜欢演义更甚的朋友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也许,在某些关黑的眼里,甚至会觉得恶心。但是谁也不能否认的是,至少这首诗道出了很多事实。关羽的忠义名声,在大受追捧的明清以前,就已经传遍天下。罗贯中老先生不过是推波助澜而已。

虽然论云长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鉴于吧里经久不息的黑关羽的风气,今天娶妻还是要老调重弹一回。为了不浪费大家的时间,娶妻就不从头到尾在将云长的生平一一道来了,只想心平气和地解决两个大问题,存在于云长身上的一些困扰着许多朋友的两个大问题。

再次重申一下,娶妻我是心平气和地说事——心平气和。至于我有没有做到这一点,大家可以在看完全文以后自己褒贬。

第一个、关羽的万军斩颜良究竟是怎么回事?

这个大问题中存在着许多小问题,我再一一列举。

1斩颜良究竟是关羽一人单挑千军万马,还是在两军混战中的行为?

2是不是因为当时刘备在河北,颜良想要一并招降关羽,所以对关羽不加防备,所以关羽能顺利在河北军阵中长驱直入,或者干脆就是打着投降的旗号去的,借机来到颜良身边乘其不备,一枪刺杀?

我们先来分析解决第一个问题。

很多人认为一人单挑千军万马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都倾向于两军混战中的行为。对此,我们先来看看陈寿是如何描写这段场景的。

“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除却开头两句背景交代,从“羽望见良麾盖”算起,对于关羽斩杀颜良,大家可以计算一下陈寿用了多少字来描述。我数了一下,31个字。

如果算“羽望见良麾盖”和“遂解白马围”也是前因后果,我可以再次妥协,为了让大家心服口服,所以我再退一步,只说在战场上的正面描写,“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

20个字。

我们再来拿陈寿对曹魏五子良将斩将的原文来对比:

先看张辽:

“从征袁尚於柳城,卒与虏遇,辽劝太祖战,气甚奋,太祖壮之,自以所持麾授辽。遂击,大破之,斩单于蹋顿”

在战场上的正面描写,是8个字。

但是云长斩杀颜良的正面描写里没有“单于”这些身份职位介绍的词眼,而且对颜良只简称“良”,也没说全名,为公平起见,所以实际上就是“斩顿”,2个字,加上“大破之”3字,5字。(我这么评判够公平了吧,如果有羽黑还认为我在偏袒云长,那我也实在无话可说了。)

“辽督张合、牛盖等讨兰。……辽曰:“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遂进到山下安营,攻之,斩兰、成首,尽虏其众”

同上,4字。既然是“山下安营”肯定是军队的集体行动,“尽虏其众”也是与大家一起干的。当然,你如果硬要算到张辽一个人头上也行,6字。

再看乐进:

“从击袁绍於官渡,力战,斩绍将淳于琼”

4字。

“从击谭、尚於黎阳,斩其大将严敬,行游击将军。“

2字。

为节省篇幅,其他的我就不举了。大家一对比就会发现,陈寿其实是个惜墨如金的人,凡是斩将他大多都用寥寥几个字就结束了。但是云长却享受了不一样的“待遇”,整部三国志里独一无二的“待遇”,用了足足20个字。这难道是陈寿对云长的格外偏爱?

由此可见,云长的斩将行动一定是不同凡响的,所以才值得陈寿大书特书。如果云长是在如张辽等人的混战中的表现,你们认为陈寿会花这么多的笔墨吗?

以上是在下的第一个理由。

当然,在很多朋友看来,一人单挑千军万马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其实,云长的目标很明确,他就是要擒贼先擒王,单取颜良首级,不是以一个人去杀上万的敌人。如果陈寿说云长一个人杀光了颜良的一万军队,大家当然不用相信,我也不相信。

另外,南北朝的名将都自比关张。

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云长的阵前斩将记录是很可怜的,和五子良将(张合除外)都不成正比。只有一个斩颜良而已。但是南北朝的名将为什么不自比五子良将,而要自比关羽张飞呢?

我还有一条三国以后不久的南北朝的确切史实为证。

“(南北朝名将安都)跃马大呼,直往剌之,应手倒……(敌将全名鲁爽)爽世枭猛,咸云万人敌,安都单独直入斩之而返,时人云关羽斩颜良不是过也。”

这段古文很浅,相信大家都读得懂。文中虽然没有直接提到“万军之阵”这样的字眼,但“单独”“直入”这两个词却是间接的说明。最后一句更证实了云长斩杀颜良确实不同凡响。

如果此刻看文的你连这一段短文都看不明白,那我认为你还是个没读过高中的孩子,根本没有资格参与到这场争论中来。

这是在下的第二个理由。

为了更具有说服力。我再举两个很相似的例子。

南宋的文武全才辛弃疾,就是那个有名的词人。年轻时曾是农民起义军首领,作战十分勇敢,当时有一个义军同僚将领叛变投降金国。辛弃疾大怒,只带了十几个骑兵长驱直入冲进金国万军大营,硬是把这个叛徒活生生地从万人军营里擒拿住了,然后把叛徒绑在马上,面对上万金军的围追堵截,十几个人照样全身而退。

以下这个例子我在以前的帖子里说过了,这里再重复一遍。

明朝末年,吴三桂为了解救被万人清军围困的父亲吴湘,自己只带了20个骑兵冲进敌阵,依然好端端地将父亲救出。所有人都平安无事。

虽然这两个人都有10人以上的帮手,但做的事情也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且他们是救人和劫人,不是云长的杀人,某些方面难度更大。所以尽管有帮手,应该说可以与云长扯平。这些都是一般人不敢做甚至不敢想的奇迹,却都在历史上真实出现了。

以上是在下的第三个理由。

当然,这里还存在着我之前提出的第二个小问题,就是颜良是不是有招降关羽的可能?是不是因为颜良想招降关羽,所以才放关羽安然进来?或者更是关羽打着投奔的幌子,骗取颜良的信任,然后趁其不备暗杀之?

这个问题很重要。其实这个问题在我以前的帖子《义愤填膺说云长》里论述过。这个问题比较特殊,与羽黑们反对演义中颜良被云长斩杀的理由相同。就是颜良想要招降云长才放云长安然进来,所以云长才轻易得手。我在《义愤》一文中论述的时候,很多朋友因此认为我将演义与正史混为一谈,有些羽黑还就此讽刺我逻辑不清,思维混乱。实际上并非我思维混乱,而是这些朋友没有注意到这一点。

好了,现在来分析上面的问题,究竟有无可能发生。

如果以上可能会发生,必须全部满足下面2个前提。

1)颜良必须绝对信任云长,才能没有防备,才有可能被云长在一旁暗杀。

2)云长对刘备已经没有感情,即使知道刘备如今就在袁绍帐下从事,对于他暗杀颜良以后,完全可能会发生袁绍迁怒到刘备头上并杀之的严重后果,云长根本无所谓。

这2个前提,大家没什么意见吧。

我们来看看这2个前提究竟能不能全部成立呢?

第一个前提实在难以成立。因为——首先,颜良不认识云长,不了解云长是什么样的为人。两军就要开仗的前夕,颜良突然看到对面有个陌生人跑过来,说自己现在特地来投奔,颜良会轻易相信这个陌生人吗?要他轻易放松戒备是不可能的!他不会轻易地让陌生人近身,给对方刺杀自己的机会。他更加不可能对一个陌生人绝对信任。阵前的士兵也肯定会挡住云长。即使颜良要接见云长,起码也要远远地喊话,问“来者何人”之类的。起码也要要求云长下马,解下身上的所有武器才能允许进见,甚至会让士兵严格地搜身,防止夹带藏匿。否则颜良岂不是傻瓜?

第二个前提也不能成立,因为云长后来又脱离了曹操,冒着被曹操怒而追杀的危险,千里走单骑投奔了刘备。云长的忠心其实是不需要论证的,他对刘备的感情是很深厚的。所以,他杀颜良肯定是在不知情的条件下干的。如果颜良在这个时候告诉他刘备的处境,云长就更加不可能杀了颜良,否则置兄长刘备于何种境地?

所以,颜良因为想要招降才让云长得手的说法,实在难以成立。

(在这里说几句题外话,上次有人发帖子讽刺我说“千里走单骑”中的“千里”是在吹捧云长,从许都到古城根本没有千里,还要我在地图上量量看。对此我想说,这里的“千里”实际上是一种四舍五入的概数。就象千里马一定要日行千里才算得上千里马吗?万里长城是不是一定要不多不少刚好一万里?其实就是个说法,何必斤斤计较呢?)

看到现在,大家对关羽单枪匹马刺颜良还有异议吗?

在这里我不得不批评一部分羽黑。通过吧里的帖子我发现,这部分羽黑都是铁杆的云迷,因为演义中赵云单骑救阿斗的神勇表现在正史上破产,而云长斩颜良却是铁一般的史实。于是这些云迷容不得有人比偶像更强,便千方百计地诋毁云长,造一些“不可能”之类的谣言,企图混淆视听,以此维护赵云的光辉形象。此刻在看文的你们这部分羽黑,在下说的对不对?

好了,关于云长单枪匹马斩颜良的论证到此结束。下面再来说一说别的。

第二个、为什么正史上记载的云长战绩,看上去是败多胜少?

老是有羽黑攻击云长是个“常败将军”,与曹魏的五子良将比起来差远了,五子良将就很少打败仗,甚至有云迷说云长还比不上赵云,因为正史上记载的赵云就是个常胜将军。除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作战时失利,其余都是以胜利收场。

对于这部分羽黑的说法,我只能说其实你们读书还不够认真,不够仔细,思维还停留在表面,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曹魏的五子良将投奔曹操的时候,他们的主帅曹操已经是个势力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的军阀了。而曹操本人又是个军事天才,指挥是非常英明的。

相比之下,关羽的主帅刘备虽然在知人善任的眼光方面与曹操不相上下以外,军事才能与曹操确实不是一个档次。

虽然五子良将也有完全是发挥自己能力,不是靠曹操的指挥而得来的辉煌战绩。但是大家会发现,他们的对手都是草寇极的**。很多对手的名字都不被我们熟知。譬如张辽独当一面破敌的孙轻,柳毅这两个人,大家有几个知道他们的?

而云长跟着刘备混就很不幸了。刘备在平原的时候,势力之弱小就甭提了。到了徐州以后,实力也不乍地,还没怎么发展呢,就要对抗曹操,吕布,袁术这样的巨无霸,夹缝里求生存,自保还来不及呢,谈什么打败别人?云长根本没有什么太弱的对手来供他表现。后来刘备在汝南,在新野,都是惨西西弱小的得很可怜。

其实云长也有一些与草寇的交手,而且都是胜绩。但是不知道陈寿为什么不记载在三国志里,也许比起他威震华夏的表现太微不足道了所以才没有记载吧。譬如刘备在做县令的时候,孔融被黄巾军围困北海,刘备就是带着两个兄弟云长和张飞去援救的,很快就解了围。还有后来的刘备配合曹操攻袁术,都有一些胜绩。

作为颜良这种级别的统兵大将,没有出现在战斗一线的可能。而应该是率中军,指挥战斗,同时,周围应该有数百精锐部曲保护。作为现代人,我们应该知道关羽不是真的神仙,不是什么万人斩,估计有50人就可以杀他几次了。单人匹马杀透前军,杀透精锐亲兵,再杀其主将,正常情况下没有任何可能。(如果设定士卒不攻击放其过去另当别论)。

也许关羽真的万军中杀了颜良,但是肯定有别的原因在里面。毕竟是历史了,我们回不到过去求证。

另外,陈寿的记载不能当权威来看待:很多事情都发生在陈寿出生以前或者少年时期,古代没有报纸,网络,电话,出身蜀地的陈寿到哪里去弄那么多中原战场真实资料?

真实原因我不知道,但是个人感觉楼主文中的理由很苍白,根本解释不了关羽如何万军从中杀颜良。

;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