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番外:康熙篇(一)(1 / 1)
第一次听到她的名字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样的地方,为着什么样的缘由,玄烨已是记不清了。但他很肯定,她第一次走进自己的视线是在十二年的夏天。他至今仍记得那天经筵师傅讲到《诗经》上“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好的时候,自己是微微笑着的。
“小琴,乌雅氏小琴。”
他听到常宁这样介绍着眼前的女孩子,一贯的嘻皮笑脸,看向她的神色里甚至带着几分揶揄,可他能感觉到常宁语气不易察觉的郑重。他甚至有那么一种感觉,如果可以的话,常宁是不愿意把她推入到自己的视线的。
琴,本是诗礼之家崇尚之物,却偏偏在前头加了个“小”字,平白多了几分女儿家的柔媚之气,真是小门小户的女儿才会起的名字。然而一个包衣家出生的孩子,又敢起怎样大气端正的名字呢?
这样想着,玄烨的视线不由得再次转向这个正匍匐在殿上,略有些瑟缩的女孩儿,心底里不知怎地就有了一丝怜惜,说话的语气也比平时温和了些:“起来吧。”
中规中矩地念了句“谢”,她起身侧立在一边,微微把头抬起看向他们这边,他这才看清楚她的样子——十二三岁的模样,梳着一条乌油油的长辫子,一张娇俏的小脸,却是白里泛出红来,宛如珠玉一般润泽,虽并不能说是美艳,却也堪得上清丽二字了。仿佛是感觉到了他的凝视,还略带着几分稚气的圆脸上忽地就飞过了一道红晕。
“朕平日常听皇祖母夸你是个难得的知书识礼的丫头,今儿又听五弟提起你,一时兴起,就差人把你叫了来。”天晓得成天忙于政务的他,有限的脑容量根本没空间记住慈宁宫的一个抄经丫头。可他却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出来了这番话,仿佛早已认定了眼前的女孩就该是他想的这样。
玄烨不记得她当时是怎么回答的了,也不记得自己接下来说了些什么,又做了些什么。唯一肯定的是,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那个缩在大殿一角的小小身影:她一定是感受到自己的目光了,因为她的腮颊上始终挂着那一抹娇俏的潮红。可她却始终低着头,纤密的眼睫低低垂着,仿佛那样就可以隔开前方灼灼的目光,一副自我麻痹的样子。
他心里想,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丫头?可随即却又忍不住轻笑起来。
他觉得这样的她特别可爱。
---------------------------------------------------------
然而那一年接下来的忙碌和混乱,却是玄烨完全没有料到的。先是三番之乱,再是“朱三太子”乘乱起事,而自己期盼了很久的嫡子也因先天不足,不足三岁便夭折了。
这一切的一切,仿佛都在用无声的方式告诉他,他还太过年轻、太过急躁了。
生平第一次,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
“傻孩子,自从先帝去后,哀家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你这样茫然无措的样子了呢。”一双温暖厚实的手抚过他的额头,原本浮躁焦虑的心仿佛也因此得到了几分平静,“哀家只是个女人家,对朝堂上的事情也不明白。不过,如果你觉得这样做是对的,那就放手去做吧。开弓没有回头箭,你只消记得一句:哀家相信自己的孙儿不会输,更不可能输。”
----------------------------------------------------------
随着前方战局的逐渐明朗,她在慈宁宫的地位也可谓是扶摇直上,整个慈宁宫大约除了苏麻,就数她最得信任。不过短短数年,已是从一个普通的抄经宫女升到了慈宁宫的管事宫女,专理些日常琐事。
她不再仅仅停留在他的视线里,开始渐渐走入到他的生活。
每天去慈宁宫请安时,他总会有意无意地瞥到她越发纤细窈窕的身影:时而闲立,时而忙碌;时而巧笑,时而颦眉。
他最常看到的,便是她站在殿廊前,向几个刚进宫的小宫女讲解一些入手的基本常识,说得活龙活现,时常引来阵阵笑声。
他总是会远远地驻足,悠闲地看上一会儿,直到她终于发现他了,动作霎时间停下来,她涨红面孔,要停一会儿才恢复过来。每到此时,他都会忍不住露出一丝微微笑来。
比起拘谨的宫妃,那里小琴的笑容更让他心动。皇宫里有那么多的女人,她不是最美的那个,甚至也不是最聪明的那个,然而有她在身边时,他总能舒服地闭上眼,即使来时他是带着一身的烦恼的。
可是即便尊贵如他,也不是谁都可以要,特别是他老祖母身边的贴心人,他开不了口,也不能开这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