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老子庄子道家名言故事 > 第59章

第59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邪魅王爷下堂妻 五年后拉她上床 一抹茶靡 嘘,别说我爱猛男 浮生六记 盛年锦绣 四游记 寻找承诺的女孩 虞美人(修改版) 错嫁良缘之一代军师(出书版)

一方面他看到了诸侯争霸战争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坚决反对战争,更要不得穷兵黩武,战争与他的清静自然无为是格格不入的;另一方面他也看到人间避免不了战争,正如动物总也避免不了咬仗一样,有欲望就有争抢,因而基于他的整体理论而分析战争,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原则,形成了最早的战略学。

中国文化是易文化传统,说到底就是阴阳文化。《周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一切学科滥觞于斯,军事学自然也不例外。一方面,六十四卦中有很多专门论述战争的卦,如师、同人和离等;另一方面,阴阳哲学推用于军事对争,是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如《师》卦中说:“师出以律,否臧凶。”意思是说,行军作战纪律第一,不然必败。我们今天说:“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都是这个意思,严明的纪律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首要的基本的条件,“师出以律”已成为军队的铁则。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易经》是《老子》的智慧源泉,在战争方面也是发扬光大了《易经》的军事思想。

三十章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用道德(不同于儒家的道德)辅佐人主的不以军事逞强天下。因为用兵会得到报复:凡是驻扎过军队的地方,必然荆棘丛生,田地荒芜;大战之后,一定跟着灾荒年,饿殍载道。用兵打仗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而不敢用兵力来逞强。成功之后也不要得意、夸耀和骄傲,用兵以达目的、用战争来解决问题是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就不要再逞强。唐诗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是血与肉的火并,有何值得夸诩?

三十一章:“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比上章说得更加尖刻惨痛:战争是不吉祥的东西,大家都厌恶它,所以有道德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常以左为贵,打仗时以右为贵。不吉祥的战争不是君子解决问题采用的方式,不得已时采用它,也是漠然处之为上策,打胜仗也不要自以为美,以战争为美的就是以杀人为乐,以杀人为乐的人是不能使天下宾服归顺的。吉庆事情以左为上,凶丧事情以右为上,偏将军站在左边,上将军站在右边,这就是说用兵打仗按丧礼的仪式。战争杀伤众多,却是怀着悲哀的心情参加的,即使打胜仗也用丧礼的仪式。

坤卦纯阴纯静之卦,上爻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因为静极而动,阴极而阳,双方交战以争高低,阴阳二气总是处于对立统一的状态,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有和平就有战争,没有战争也没有和平,和平是阴静,战争是阳动,相反相成,富有辩证智慧的老子自然知道战争难免。他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韩非子·喻老》:“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遽传不用,故曰:‘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攻击不休,相守数年而已,甲胄生虮虱,燕雀处帷幄,而兵不归,故曰:‘戎马生于郊。’”天下有道,政治清静无为,马匹用来运粪、耕种田地;天下无道,争权夺利,战争频仍,战马驰骋于战场。最大的灾祸是不知足,最大的罪过是贪得无厌,所以说知足之足是长久之足。他指出战争的原因是人们争权夺利不知满足,国家财富、权位有限,你也想要,我也想要,只好诉诸战争,谁的拳头有力就归谁,胜者王侯败者贼。正如后来庄子所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汉光武帝刘秀说:“人心苦不足,每一发兵,头几为白,既得陇,复望蜀。”他先后出兵灭了两个劲敌:甘肃的隗嚣和四川的公孙述,终于统一天下。人们争权夺利,说到底是道德教化不行,自上而下不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向内用功夫,提升道德境界,反向外用力以求物质满足感官快乐,致使全社会都在抢面包吃。道家看到物质文明的负面作用,人性的异化,进而带点因噎废食的偏激,呼吁“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庄子也说:“有机械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绝圣弃智,大盗乃止;擿玉毁珠,小盗不起;焚符破玺,而民朴鄙;掊斗折衡,而民不争;殚残天下之圣法,而民始可与论议。”

孔子也说过:“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国防很重要,任何民族不能有国无防,不能忘记军事的卫国作用,不教民军事,不巩固国防,等于自己丢弃国家。老子也忧国忧民,不过与孔子的途径是不同的,老子用阴柔(不是阴谋),孔子用刚健。老子根据自己柔弱胜刚强的贵柔精神,提出了一系列后发制人的战争原则,他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军事与政治不同,以正直之道治理国家,以诡邪之道用兵打仗。宋襄公用仁义治国可以,用仁义打仗失败,战争是残酷的军事较量,是最不道德的行为,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双方无所不用其极。“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声东击西,出奇制胜。对敌人不可讲仁义,与虎狼争,胜之则活,不胜则必被吞食。《史记·宋微子世家》:“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阵,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阵。’阵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兵以胜为功,何尝言与!必如公言,即奴事之耳,又何战为!’”

六十九章:“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用兵的人常说,我不敢取攻势而取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要后退一尺。这就是说,在无阵势处摆阵势,在无臂膀处奋臂膀,在无敌人处对付敌人,在无兵器处拿兵器。祸患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轻敌几乎丧失了我的宝贝。所以两军势力相等时,悲愤的一方会获得胜利。大意是说,后发制人,场外见功。以守为攻,以退为进,以静制动,以战场外胜战场内,以不战之战胜战之战,以本胜末(崇本息末)。轻敌之骄兵必败,愤敌之哀兵必胜。

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于指挥作战的将军不逞勇武,善于打仗的不易愤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去硬拼。也就是说,以无形的胜有形的,用智慧计谋和沉着冷静去对付敌人,不逞匹夫之勇、一人之怒。

七十三章:“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以果敢为勇则亡,以柔弱为勇则活,因为过刚必折,柔弱不败,也就是老子对孔子说的齿硬舌柔而齿先掉的道理。“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张良状貌如妇人,而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正是大勇不勇,大男若女。

孙武,范蠡,孙膑等杰出的战略家都深受老子这种以阴胜阳的思想影响。

《孙子兵法·计篇》:“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这便是对“以奇用兵”的发挥。

三十六章:“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于人。”是光辉的军事辩证法。

范蠡也是道家人物,可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矣。《国语·越语》:“越王勾践即位三年而欲伐吴……范蠡进谏曰:‘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始于人者,人之所卒也。淫佚之事,上帝之禁也。先行此者,不利!’王曰:‘无是贰言也,吾已断之矣!’果兴师而伐吴,战于五湖,不胜,栖于会稽。”兵者凶器,勾践轻易用之,而大败几乎亡国,后在范蠡文种辅佐下,卧薪尝胆,深谋二十年,始灭吴雪耻。

《孙膑兵法》:“夫乐兵者亡,而利胜者辱。兵非所乐也,而胜非所利也。”善战者不战也,都反对战争,而主张不战之战。夫不战之战者,政治战外交战经济战之流也,

《孙子兵法》:“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目 录
新书推荐: 怪谈降临:炮灰她靠狂烧冥币杀疯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我的灵光往事 重生后,我把绿茶闺蜜按在地上摩擦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古韵逆途 荒野探险的那些事 宿命引 官场法医,从解剖尸体开始! 荆州,荆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