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兄弟情(1 / 1)
轩辕睿听说母后托梦给皇上,十分意外,不过他是真的希望能像梦里那样,真的可以不日见到楚珺,也可以让自己能安心一点。自从廖风回来说楚珺在他到的前几天就和道观中的明月,跟着马行空一起来京城了,轩辕睿才放下了心,就等着楚珺找自己。
哪知道自己一等就是大半年的,都未能见到楚珺,心中就开始急起来。自己再详细问廖风,楚珺进京找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廖风说是找人送信的,只知道要找的是韩涛和商瞿。
轩辕睿一听是这两人,就觉得奇怪。韩涛和商瞿可算是死对头。怎么可能楚珺同时给这两人送信的?他和韩涛交好,是以就去问可有人找他,当时韩涛说没有。至于商瞿,他是看不惯的,于是就叫了人暗中看着,不过也没有情形。大约三个月前,韩涛告诉自己,说是有人找上自己了,不过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要找的女子。
当时他去看了,那女子自称叫明月,问她楚珺在什么地方。明月还一愣一愣的。后拉轩辕睿想起小柔的名字,明月才说,一开始自己和小柔姑娘是一起走的,但是到了半路上出了意外,后来马行空就带了自己走,小柔则是独自走的。她至今也很担心小柔姑娘,不知道她在何方。
轩辕睿听得直跺脚,却又无可奈何。又听明月说两个人一开始是男人装扮的,后来她和马行空一起走,这才改回女装,扮作父女。楚珺若是独行,应当是男装的。
轩辕睿又让廖风打探是否有和楚珺想像的男人,又因为当初追查那人事情的时间,和楚珺失踪时间差不多,别是楚珺又胡扯的,心中又担心她会被卷到那里面去。这些时间来,他坐卧难安,只盼着早些找到楚珺。现在听皇上说父皇母后托梦,虽然是廖说,可心中还是期望着,这事是真的。
轩辕睿辞别了皇上,一时无处可去,就上了宜春坊,去找那红颜知己解闷去了。
皇宫里,皇帝正和皇后叙着往事,忽然内侍报,商相国求见。
商相国的妻子是从前的相国之女,华贵妃和商相国的妻子也算沾亲带故的。朝中官员大多是商相国的门生弟子,这朝里朝外,盘根错节的,都是商相国的势力。是以商相国的权势可谓一时无二。与商瞿相对的另一派文臣是端木正,端木正也是两朝元老,不过为人老奸巨滑,他和商瞿互为犄角,却又互不相让。自然还有些中间派少壮派,这些人看不惯那些两朝元老,不屑拉帮结派,为人正直。不过势力薄弱,且为人过于刚直,缺乏计谋。只能说是目前处于培养阶段。
武将中也分为两派。一派是以韩涛为首的元老派,韩涛为人耿直,忠诚。可惜年岁已高,虽然勉力支撑,却有些强弩之末感。另一派又以飞虎将军项南天为首,不过项南天在战场上威名远播,非韩涛能比。若非四弟轩辕睿一直在帮着韩涛,怕是韩涛的兵权早被项南天吞并了。目前有余国的兵力一部分在韩涛手中,一部分则在飞虎将军手中。还有一部分是皇城禁军,则是在皇帝手中。
最近朝中情况明着是针对轩辕睿娶妃的事情嚷嚷。实则是在拉拢轩辕睿。每一派都有女人要送给轩辕睿。皇上可是每年都举办游园会的。那些女人们也是各个都削尖了脑袋往轩辕睿怀里钻。不过最后都是不了了之。轩辕睿表现的像个浪荡子,没想到那些人居然还是不放过。轩辕睿没有逮着,最后就塞给自己。
皇帝也聪明,他把这些美女们转手送人。当然是不能随便送的。于是皇帝就给她们牵线搭桥的,干起了红娘的差事,居然还撮成了好几对。那些中间的少壮派大都是是因为这感念皇帝,无形中就变成了皇帝的直接支持者。而做了少壮派们岳丈的,自然女婿支持的,大多说反对的就少了。相对的,若是有什么事情的,还会提供一些宝贵的建议。于是那些少壮派多了一个幕后智囊团。皇帝也得意自己的这一举动,既解决了自己的困难,又拉拢了人心。
现在谁都知道皇帝宠爱轩辕睿上了天,只要是轩辕睿要的,皇帝一定会给。所以只要有女人能拿住轩辕睿,便是抓到皇帝了。皇帝自然明白这是弟弟在给自己挡风呢。若不是有四弟挡在自己面前,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自己哪有时间这么冷静的观察整个朝廷走势的。说不定自己早给这些群臣们把骨头给拆了。自己那会像现在这么安稳的。只是皇帝也还真的有些担心老四会找个青楼女子的,不过现在听老四说有心仪女子,而且还是堂姑姑的徒弟。仅是这一个身份,倒也能唬住那些嚷嚷不休的大臣们。虽说真是个身份不怎样的女子,自己也不是没办法解决,不过能少花力气解决问题的,他定然不会花大力气。
皇帝在御书房等着商相国到来的时候,一边想着那老狐狸又要做什么。
君臣见过礼后,轩辕旭赐了座,就问商相国,这么晚见圣驾又何事情。
就见商相国拿出了一块玉佩,皇上看着眼熟,示意内侍传上,自己细细看了。却是当年父皇赏赐的玉佩。雕刻的乃是龙,此佩一共两枚,玉质一样,龙纹雕刻一模一样,只有背面的字不同,自己的那个是旭字,四弟的是睿字。当年父皇给这玉佩时自己二十,而四弟是十六岁,当年父皇曾说过,你们二人在父皇心中是一样的,是以才给了你们一样的玉佩,父皇也希望你们虽是二人,而心能和这玉佩一般一样。
轩辕旭自然明白父皇的意思。他记得自己十四岁时,有一天去找父皇,无意中听到父皇和母后的谈话,谈话的内容还是和自己有关,所以当时就没有进去。那时父皇说要废长立幼。说自己懦弱无能,觉得四弟睿才是皇位的最佳人选。那时母后就跪着地上求着父皇,不要废了自己。
当时他就听父皇怒道“我真不知道睿儿是不是你的亲骨肉,这皇宫内,那些明明自己的孩子没有能耐的却都抢着要当太子,唯独你这个皇后,明明睿儿有做皇帝的能力,你却阻拦朕。”
“皇上,臣妾想知道皇上立睿儿为太子的目的是什么?”就听母后当时冷静的问道。
“自然是希望我有余国能在睿儿手中强盛。朕相信睿儿有此能力,也必然能让我有余国称雄。”皇上道。
“臣妾也相信睿儿可以做到。但是皇上可有想过,太子并无任何过错,若是皇上现在废长立幼,必然会让那些支持太子的朝臣们不服。虽然皇上现在可以压服那些群臣,然群臣内部必然会有两派,一派支持太子旭儿,一派支持睿儿。皇上花了这二十年的时间,才让我有余国由从前的分裂,变成先如今的团结。也让诸国对我有余国敬畏。若是一旦出现太子之争,如今的这种团结必然会被打破。那时非但不能让我有余国发展,反而会让他国因为我有余的内乱有机可乘。如此皇上的一番心血必将付之东流。不要说让我有余壮大,就是恢复到皇上现如今的规模,都是困难。试想又有那个做母亲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做皇帝的?但是皇上的的愿望就是让我有余国壮大,臣妾岂能为了自己的私心,而置皇上的心愿与不顾?何况臣妾也希望我有余国能强大。”
当时他记得父皇听了这话后,长叹道“没想到皇后竟是如此之想,是朕没想到这些。只可惜了睿儿的治国之才。”
“皇上,臣妾以为,皇上若是想睿儿的治国之才有所发挥,皇上只要让睿儿和旭儿二人兄弟同心。睿儿重情,只要旭儿能真心相待,睿儿必然会心甘情愿的为旭儿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打理好国家。况且他二人,必须有一个主内,有一个主外。旭儿虽然有些地方尚欠缺,但性子稳重,能守好这个国家。而睿儿性子爽直,活泼好动,但缺乏耐心。那就让他在外。须知这兵力,完全依靠外人,若是有人起了贰心,皇上就很难控制,到时必将动摇国家根本。若是像皇上这样戎马沙场,可这国内又会有所疏忽。若是他兄弟二人齐心,也就是皇上掌控了部分兵权,睿儿再联接朝中一部分兵权。如此就算有些异动,还不至于动摇国之根本。”他那会听母后道。
父皇那时听了母后之话,就没有再提废长立幼的话。后来就刻了两个玉佩,也是要自己明白,其实在父皇心中,四弟也足以当皇帝。但是父皇舍弃了那样的做法,是希望自己能善待四弟。事事以国为重,以民为重。父皇那时要求的就是自己要尽心的待好四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