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第37章 长留青鬓住(1 / 1)
“八福晋,如果清晗没有猜错,你便是这‘芙蓉楼’的主人、涵琴。”清晗敛起笑容,直直地看着我似乎要把我一眼看穿,我不以为然地置之一笑,将手中把玩着的发簪斜插入云鬓中,“很多东西,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如,你、我。”
年清晗的面上好似绽开一朵暗夜百合,异常妖娆。
胤禩于四月十一日随康熙前往热河避暑,我并未前去,只是拍了两个丫鬟去服侍他。前几日来信说约莫着十月初八便会回京,算算日子便要到了。
“福晋、福晋!”汀兰急急忙忙地跑进房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正对镜抿发,手略微顿了一下,浅笑道:“什么事这么慌慌张张的?”
“福晋,奴婢瞧见小季子了,许是爷回府了!”汀兰扶着水晶珠帘,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几个月不见,相思甚重,虽时常是鸿雁传书,可寥寥几笔话语又怎以慰藉。我忙命汀兰、茜瑾替我重新打点,几番挑选,才选了件蜜百合色嵌银丝百蝶穿花旗袍,两把头的左侧簪了一支白玉兰簪,右侧斜斜的一柄红宝石坠角的凤穿牡丹,一缕银色的流速垂在肩上,吊坠随着我的一个侧首而摇曳不止,叮当作响,更添一份楚楚动人之感,起身装扮妥当后,素手皓腕推门而出,出了游廊、离了正厅、至了府门,停着一顶红缨盖车,看着从车上下来的人,一时间竟挪不动步子,激动地蠕动着嘴唇可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本有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是湿了眼眶。
直到胤禩大步走至我面前,指间传来的摩挲感,目若秋波,含笑嗔情,全部氤氲在我朦胧的双眼中,几个月的愁思如今全部化作泪水,伏在他的胸前,竟然哭得一发不可收拾。
康熙五十九年四月十二日,胤禩又一次随康熙往热河避暑,十月初十回京。
康熙六十年三月,由康熙朱笔圈出前往太常寺登祀。
四月,随康熙巡幸塞外。
七月,随康熙行围。
十月,胤祯以军务重大,密奏暂得进剿,得到康熙的赞同。
十一月,胤禩奉命回京述职。
随着康熙六十一年渐渐不知不觉的逼近,我亦担忧起来,胤禩真正受苦受难的日子要到来了,时常看着胤禩就会发上许久的呆,毕竟,我们长相厮守的时间不长了,唯有趁如今好好记住他的模样,以便分离时还有如斯来纪念。
胤祯依言给茗惠带回了许多有趣的东西,还教了她几套简单的拳脚功夫,茗惠也有六岁了,因为没有上报内务府,从没带她进过宫,而年氏亦愈发的受宠起来,近乎到了专宠的地步,年羹尧也因此越来越受胤禛的倚重。两年房宠,终究是年清晗的。
茗惠在庭院里有模有样的和胤祯学功夫,看她认真的神情,嘴角洋溢起淡淡的笑容。这几年在边关打仗,胤祯较之前更黑了些,西北的战事磨砺得他愈来愈成熟、更加地英姿飒爽,可有人,却永远也看不到了。
“额娘!”一声甜甜的童音,伴随着茗惠钻到我怀里,我攒着帕子擦拭着她额上与鼻尖之间细细的汗水,扶稳她小小的身子以免她摔倒,不经意般的问道:“惠儿,喜欢你十四叔吗?”
胤祯不明就里,站在一旁,眯起双目,茗惠用力的点头,“喜欢!”
“八嫂……”胤祯上前刚欲开口,我一抬手示意他噤声,看他作罢方才放下手轻轻摸着茗惠的小脑袋,“十四弟,若是日后八嫂把茗惠过继给你,你……可同意?”心下踌躇,犹豫不决,不敢去看茗惠明亮的双眸,胤祯怔了几秒,遂又严肃地盯着我,半晌不语,我被他看得浑身有些不自在,“八嫂何出此言?”他一字一句犹如敲在我心上的定音锤,顿了片刻,“只怕……”衣襟有种被人紧紧拽住的感觉,微微低头,便看见茗惠所在我的臂弯里,望向我的神情中带了一丝的诧异。
“只怕日后我与胤禩失势了,没有人照料她,恐将……连性命都难保!”压低声音,尽量不会使她听见。
一想到雍正四年后,茗惠将要孤身一人地留在这世间,独自一人承担这世上的风风雨雨,心没由来得一阵酸痛,若是让日后的胤禛知道了这个孩子的存在,怕是更难逃厄运。
“额娘,我和雨玲可以照顾茗惠妹妹的。”尚有些稚嫩的童音传入我耳中,顿了片刻,直到胤祯扯了扯我的衣袖,才回首循声望去,十三岁的弘旺身后跟着同样年龄大小的雨玲。鼻尖微微地泛酸,一步一步地走进弘旺,看着他俩脸上坚定地神情,伸手将他们揽入怀中,哽咽地说道:“你们,真是不枉额娘疼你们!”
良好的氛围氤氲在飘满木犀花味道的空中,薄薄的淡雾,撩人心房。
随着康熙的年事已高,皇位的竞争也演变的更加激烈,与此同时,胤祯做好了继承大统的准备,可是在六十一年四月传来消息,命胤祯离京再赴军前,我们一行人皆在长亭设宴为他饯行。
双手执起酒杯,“十四弟,八嫂看着你凯旋归来!”说罢,仰首一口喝尽杯中玉液,胤祯脸上的笑容映在酒杯里,方显得凄凉,“借八嫂吉言!”沉闷的喝完杯里的酒,胤禩轻轻拍着他的肩,定定地看着他,颔首并不言语,一个眼神并已是足矣。
五月,随康熙巡幸塞外。
这次塞外之行是康熙一朝最后一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