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土司王朝 > 第28章

第28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从女王到孩子王的宠成史 爱-你准备好了吗 狼少,请上钩 断翼 穿越“男兽”国 盈袖 兽王 最强主母 联姻也有爱 关系告急

你难道就没有想过这层?”

田舜年见她说得在理,语气也就缓和多了:“三姨娘也别怪我,近来我心里烦得很,所以说话不太中听!”

“你不用说了,你的心事我自然明白的。”

万静依旧笑笑的,就过来摸田舜年的头。可田舜年没兴趣,便独自出门去了。

田舜年来到了行署,他一路都在想,可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有万静尼姑在的一天,自己就一天得不到安宁,所以就想趁父亲还没有回来之前,把她送进百斯庵去算了,何况庵里的确少了一个住持。这么一想,就去办了。

自然,这事是向管家出面去说的,万静也知道这是田舜年的主意,她想如果不是田舜年,无论是谁也赶她不走的。但她知道自己现在不走也不行了,所以就没有大吵大闹,而是对田舜年说:“大公子有时间多来庵里坐坐,想来贫尼一个人在庵里也挺孤稀的!要是贫尼遭了什么不测,或是遭了什么报应,还望大公子多多向菩萨祷告几声,也好求得个灵魂早日超生……”

“姐姐--”

第九章 中房(8)

听到这话,田舜年才想起了万静尼姑的诸多好处来,不觉轻轻地唤了一声“姐姐”,竟流出泪来。最后又说:“姐姐尽管去,我会时时来看望姐姐的……只是超生一事,姐姐请勿多想,俗话说,天命所归,全由不得人的!”

就这样,万静依依不舍地回到百斯庵去了,田舜年也就开始操心自己的婚姻大事了。

这天,唐氏便马不停蹄地跑到了平山。可对她这个老媒婆来说,还是第一次跑这么远的路程,她心里既是兴奋,又是窘迫。兴奋是因为,这媒是给当今土司的长子做的,一旦做成了,自家有了脸面不说,今后还有了好的靠山,也就能过上几年好日子了;窘迫是因为,万一这媒做不成,田舜年怪罪下来又怎生是好?所以,一路的山色美景似乎也没能勾起她的兴趣。因而一到二月坡,一进陶庄,一入陆家寨,她的心就怦怦怦地跳起来:这是什么兆头呢?她心里委实没有一点底。一见陆夫人,她就说:“陆夫人,今早你听见喜鹊叫了吗?”

“听见了听见了!有两只喜鹊叫呢,一只在树上叫,一只在地上叫呢!”

陆夫人把唐氏也当喜鹊比喻了。唐氏一听,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我还真是一只闹喳喳的喜鹊呢,我给陆家报喜来了!”

陆夫人说:“真有好事啊,那我就先谢大婶你了!快请进屋!”随后又对里面喊:“来了贵客呢,上茶,上最好的茶!”

唐氏就把伞放在了门外,随陆夫人进了屋去。可是唐氏怎么也没有想到,这媒怎么一说就说成了呢。

事实上不用唐氏做媒,陆家自然也会同意这门亲事的。但陆家嘴上却说女儿虽然已经大了,可是好多人家来说亲,他们都没答应呢。唐氏做了几十年的媒,怎会听不出这话外之音,就是说他陆家闺女非土司家不嫁,自然,也听出了想早点完婚的意思。所以,她这个媒婆就像个上大人似的,被陆家好好地招待了一番。因此一回来,她就将求亲的前前后后、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全都说给了田舜年听,连细节也没落下,最后还笑道:“哎哟,你的老丈人啊,好像就是他出嫁似的,比他女儿还着急呢!”

田舜年笑笑。其实,那时候他已经知道陆叶叶有了,因此陆家才这般焦急的。于是没过多久,他就把陆叶叶接下山来了。只是做父母的都不在,他便没有隆重地去大操大办什么酒席,但排场也让土民们大开了眼界。

陆叶叶下山半年就生了,大家都知道是个早包谷,但没有谁当面说这个,倒是背后笑成一团,说陆家不仅会种茶,也会种早包谷呢。不过,陆叶叶的肚子也算争气,第一胎就生了个男孩,田舜年就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丙如,字眉生,就像宝贝似的爱不释手。

第九章 中房(9)

正当陆叶叶快要生第二胎的时候,土司田甘霖忽然回来了。这一年正是顺治十八年!

那天,自然是田家最为高兴的一天了,整个司城张灯结彩的,迎接的队伍排了一里半,从西门一直排到行署,青石板上都铺了一层红红的地毯,就像一道彩霞从云端铺到了地上,喜气洋洋的招展了一方天宇。本来,这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可当田甘霖的马队出现在官道口的时候,盼归的家人和土民们就大放悲声了。这时候,司城上空的彩练当空起舞,将四年的辛酸和痛楚的记忆全都高高地抛向了天宇,像西天的晚霞一样,灿烂地燃烧起来。

田甘霖一过来,所有的人都跪了下去,于是哭声就像稻浪一样开始翻滚、起伏,又像一阵龙卷风似的卷来卷去,洒下了一地湿淋淋的泪水。他更是老泪纵横的,一一拉起自己的臣民和亲人,连声说道:“苦了你们了!苦了你们了!……起来,起来!都起来吧啊?”

然而这时,大家还是很吃惊,因为队伍里似乎少了一个老人--田行夫!

自然,田甘霖也看出了大家的神情,那目光一定是在向他询问叔父的下落,可他现在还能说什么呢?说叔父因为经受不住农民军的折磨以及旅途的艰苦,已经在鬼城丰都自刎升天了吗?因为无论如何,现在也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啊!

可是大家还在呆呆地、傻傻地望着他呢。田甘霖只好说,起来吧,起来吧,都起来吧!

可是大家还是不肯起来……

我会给你们说的,我会给你们说的,可是现在还不是说事的时候啊!

田甘霖的心在喋血!当他看见陆叶叶抱着孙子,还挺着大肚子跪在地上时,便没顾及他的儿女们,就急忙来扶陆叶叶了。陆叶叶立马磕了一个响头,顿时泪如雨下:“爹啊,您可回来了!您老受苦了啊!我们好想您老呀!”

“我也好想你们啊!”田甘霖一脸泪痕地点了点头,因为这一去,竟是四年之久啊!

第十章 书院(1)

公元一六六二年,也即康熙元年,虎口脱险的田甘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清政府说明被俘的原因及经过,请求恢复封号,颁给印信扎符,还一并呈上了《田甘霖倡议奏疏》。第二件事,就是招徕土民,给桃符关指挥使发了一道牌照,并抄转给有关地方政府,凡从“十三家”中逃出的人,如系本府难丁,乞恩发回,沿途如有刁难阻止,许赴所在官司呈究。第三件事,就是致力于重建容美,要求儿孙皆亲自动手,栽竹种树,日役其间,而且,他还亲自养马。第四件事,就是继续倡导学习汉文化,他认为男子生而不闻,不如无生。因此,在凋残之余、经营安集之时,还创立了官学,也即容美书院。

事实上,书院也就是文庙,是为安置文相国和他的幕僚宋生而开起来的。这段缘由自然跟田甘霖被押为人质有关。当时,田甘霖在刘体纯处跟着农民军东征西逃,每天过的都是担惊受怕的日子,幸好文相国等求情,容美又筹措金银数万两,才将他们一行赎回。这一年,又因为南明和川东十三家合攻重庆失败,再没有力量大肆反扑大清的军队了,于是四散开去,作鸟兽散了。这时候,文安之感到自己年老体弱,已经没有力量东山再起,又见回不到故乡去,--那时他的故乡早已沦为大清领地,所以就到了容美,想偏安一隅,以终残年。而跟随文安之前来的幕僚宋生,时年已近四十,当年他为营救田甘霖,曾多次带着文相国的书信往返于刘体纯处,所以,田甘霖对宋生也是倍加感激的。为了安置好这些远道之客,田甘霖就想到开办官学了:一则可以留住人才,聊表感恩之情;二则也可以教导子女知书达礼,将来上进;三是促进土汉文化交流,大力发展经济。于是就在西厢的废墟上,建起了这座书院,取名容米书院,也即文庙。

容米书院是当时武陵山地最大的一座书院,书院有讲堂三间,上房三间,东西书斋十二间。左院建有一奎星阁,右院建有一雁门祠。两院的前面是杏坛,里面用铁铸着孔夫子像。圣像免冠,身着布衣,俨然在传道授业解惑。就这样,每日里,文相国和宋生都能与孔老夫子朝夕相伴了。

书院竣工这天,田甘霖带着儿子田舜年等一行来剪彩,他想让大家多撰几副好对联,以增雅趣。大家都说很是,说要是一个书院连一副像样的对联都没有,那还叫什么书院呢?虽然这里的藏书不多,但建筑宏大,作为一个学馆已初具规模了。因而,大家都庆幸李大公子放火烧西厢时,没有把西厢这几棵古树烧掉,把个书院建在这里,也算适得其所了,因为这里颇有几分古斋的幽雅气息。于是,田甘霖走在最前面,望着杏坛问:“在此题一联,哪位先生先试试身手?”

文安之说:“何不请大公子先出个上联?”

田甘霖马上制止:“犬子怎敢在先生面前班门弄斧呢?不可不可!”

第十章 书院(2)

宋生笑道:“今天可是大公子考状元的时候了,怎能说是班门弄斧呢?主爷也不要太小看后辈们了。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嘛!”

田甘霖说:“只怕他的祖坟没埋到狗哩,就开始冒青烟了!”

文安之笑道:“状元不是人人能考上的,但进士舜年定能考上的嘛!”大家又是一阵附和。

这时,一只喜鹊在杏树上叫了两声,阳光正好从杏树上透了下来,洒下一地斑驳的枝影,仿佛在暗示着什么,昭示着什么。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