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大宋王朝之太祖皇帝 > 第2章

第2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机战新时代 春光乍泄 死灵法师的仆人 绝对力量 流氓四步曲 百鬼夜行:阴 黑道游龙 醉龙池 高达SEEP之异类 仙诱

问心无愧,的确可以问心无愧,因为能和秦皇,汉武,唐宗相提并论的皇帝,应该是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

千秋功过任由后人评说。

第一回 赵普定计谋兵变,内廷中计误遣将

更新时间2008-12-25 19:16:37 字数:4680

除夕之夜,一个人骑着一匹骏马在通往京城的官道上疾驰而过,马蹄声和人的吆喝声显得格外脆耳.夜空中弥漫着飞舞的沙尘.

此时正值后周显德七年,雄才大略的大周皇帝世宗柴荣刚刚病逝,刚即位的是他七岁的儿子恭帝宗训.京城开封城内车马喧阗,人声鼎沸.皇宫大内更是热闹非凡,悬灯结彩,一派显赫繁华之象.皇帝三天前便下旨:"凡三品以上官员皆入宫赴宴,共庆新春佳节."整个开封城沉浸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之中.

点检将军府后花园内,寒风刺骨,静穆幽森.赵普站在观星台上,迎着冽冽寒风若有所思的久久的仰望着朗朗夜空,从酉时到戌时,从戌时到亥时......

"大人,大人,......."赵匡胤的亲兵侍卫楚昭辅轻声叫到.

赵普像是刚从一场梦魇中醒过神来,表情严肃,头沁汗珠,呼吸局促,许久才恢复平静,缓缓的转过身来.

"苗先生来了吗?"

"正在门外等候"朝辅答道.苗先生乃苗训,赵匡胤军队中一名军校,素谙天文,知地理,风云雷雨,先时预料,国家灾祥,往往也能谈言微中.

快快把他请过来.趁这工夫,赵普略微整了整衣冠,定了定神.

"小的苗训见过赵大人"说着刚要跪拜,赵普连忙走上前用双手扶住苗训.苗训打量着赵普,但见他长发苍髯,双眉紧蹙,两眼炯炯如炬.

"先生果然名不虚传,仙风道骨,真乃神人,既然先生通天文,知天命,我就不绕弯子了,如今我想做一件大事,天大的事,现在我有点拿不住主意,特请先生来给我卜一卦."

"另立新君,改朝换代的大事!"苗训直截了当的脱口而道.

赵普大骇,内心震惧.环顾四周,旋及有镇定的答道:"不错,如今主幼国疑,天下未平,为天下百姓苍生记,我等冒死举事."赵普渐及恢复了他以往果敢干练的风格.

"大人就这么信任我?不怕我向太后,皇上告密?"

"哈哈,先生在世宗皇帝刚刚病逝的时候指着西边的太阳告诉昭辅,日下有日,互相摩荡,熔成一团黑火,既而一日沉没,一日独现阳光,格外晴朗,日旁有紫云环绕,祥光瑞彩.好一阵方才落山,昭辅惊异,便问先生兆主吉凶,先生便说此乃天命,先没的太阳,应验在周,后现的太阳,将应验在点检将军身上.此在军队广为传之,要不是我严令其众禁口,传入内廷,今日恐怕难见先生了."

"近来我夜观天象,见帝星隐若而将星愈发明亮,五百年必有王者出,此的确是天命.大人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做.举事成功之事,不久的将来,将会迎来天下太平,四海一统"苗训望着天上的繁星,一字一句铿锵有力的说道.

有了先生这句话,我就多吃了一颗定心丸.说着从衣袖中掏出一个盒子,"此乃黄金百两,请先生务必收下."

苗训怔怔的望着赵普,迟疑了好一会才低声询问到:"大人,我有一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先生哪里话,有什么尽管问.

此事不知将军是否知道?苗训轻声问道.

赵普沉默少许,摇了摇头,叹息道:"将军乃忠厚仁义之人,让他知道,肯定不同意,到时功败垂成,恐怕......."

苗训打断赵普的话,拱手作答:"在下斗胆建议大人,为大人的荣华富贵之长久计,此事务必让将军知道,为君者,首先欣赏臣子的是忠,否则日后即使将军对你信任有加,也会因你这次的深不可测而耿耿于怀,疑心于你,如被奸邪小人利用之,甚至会身遇其祸害而悔无所及.臣恐大人满心抱负也无法实现,遗恨终生!"

"壮志为酬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世宗一代英主,确撒手西归,命中注定的事,不可勉强,赵普沉思一番,用低沉的语调缓缓道来:"老夫父子二人跟随赵家五十余载,我自幼生长在赵家,侍奉将军二十余载,将军待我如兄长.士,为知己者死,只要为了将军,老夫虽九死而其生不悔,岂会因日后将军见疑于我而作罢

苗训向前走了几步,贴近赵普的耳朵轻声言语道:"大人,所谓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大人可在一切准备就绪之时,再向将军告白之,将军为众将的身家性命考虑,到时便骑虎难下,另外事先放出风声,让百姓尤其是将军知道点信息,好有个心理准备."

赵普大喜,拱手作揖:"多谢先生赐教,待成功之日,定不忘先生之恩."

赵普派人送走苗训,径自来到后花园门口,见昭辅正在严密把守,对之曰:"我托你办的事怎么样呢?"

昭辅两手相握作拱道:"大人尽管放心,昨夜我已派人通知陈桥驿站,驿使估计现已进京,只是......大人,这么笨拙的伎俩,他们会不会怀疑?"昭辅疑惑的问道.

赵普莞尔一笑:"这就不劳将军费神了,只要今夜消息传到内廷,朝廷必慌乱,到时候我们的机会就来了."赵普神秘一笑接着又道:"你现在在给我去办一件事,要在军队和市井街坊间传开"将在出征之日,册立点检做天子."告诉都指挥使石守信,都虞候王审骑,严把城门,这两天只许出不许进,千万不要让朝廷知道这个谶言."

在下遵命,昭辅坚定的回答,转身离去......赵普目送着昭辅远去之后又对着黑黢黢的花园四周神秘一笑。

子时的皇宫,宏壮丽密,慈仁宫内莺歌艳舞,舞女们体态轻盈,丰腴的身体上飘动着薄薄的衣襟,拖曳着长长的衣袖,浑身飘逸着淡淡的清香.望着这些天仙似的美人和眼前的美酒佳肴,群臣们不禁心神陶醉,推酒置杯,觥筹交错.皇帝和太后正襟危坐于朝堂中央.琴瑟相谐,整个大殿弥漫着君臣同乐,普天同庆的韵味.

"皇上,太后,大事不好了......"一声尖叫打破了这谐美的旋律,.但见一人踉踉跄跄的趋步小跑,忽然跌到于大殿的门槛之上,众人皆惊.

却说那人跌倒于大殿的门槛之上,满座皆惊,不禁回头相望.符太后见此情景气的脸色铁青,大动肝火:"大胆,什么人敢擅闯皇宫,有什么事不能送往中书明天在议论?来人啊!"

在,侍卫们应声答道.

"慢"宰相范质徇徇而起,看看此人,又向太后道:"太后,皇上,此人夜闯皇宫必有要事奏闻,且听他道个明白,在处置也不迟."

此人早已吓的魂不守舍,瘫痪在地.闻的此语不停的叩头,边磕边到:"多谢宰相大人,谢皇上,谢太后不杀之恩."

"好啦,好啦,你是哪个衙门的,有什么事要在此刻向太后和皇上奏报?"右仆射王薄不耐烦的呵斥.

皇上,太后,我乃京师驿站的有司张小德,我刚刚镇州.定州两份加急文书,小的去过三省和六部皆无人,事关重大,所以冒昧夜闯皇宫.请太后见谅,说着从衣袖中掏出两份奏折捧于胸前.

太后使眼色命身边的太监去接奏折."有什么事情不能搁置明天在议,非得此时奏报?"太后语气渐趋缓和,但怒气未消,表情仍然愤懑.

"大人,皇上,恕臣之罪,因为中书和六部皆无人,此刻居然有奏折小的好奇,冒死看了一下奏折,感事态重大,不得不此时奏明太后."张小德声音颤抖的说到.

"既然你已经看了奏折,且说说发生了什么大事?"太后不等太监呈送上奏折,变迫不及待的问到.

"太后,上面说......说.......北汗和契丹,......率十万大军......今夜入侵我大周!"说到此,语气哽咽,浑身颤抖,象是受了什么刺激,歇斯底里的尖叫的呼喊出来.

空气仿佛在刹那间凝住,众臣子呆若木鸡,酒杯停留在上空,菜肴也凝结在嘴边,舞女们不知所措的立于中央,些许,听的"叮当""啪啦"的一阵阵声响,酒杯的落地声.乐器的翻打声,舞女的尖叫声,夹然其中,大殿顷刻间乱作一团,议论,吵嚷,哭天喊地,七岁的恭帝早已被此喧虺的情景吓的瘫倒,尿已经浸透下半身,失声大哭.只是众人未觉,纷纷转身离殿.

"站住,堂堂大周臣子,,遇事如此慌乱,成何体统

一阵洪亮的声音在大殿响起,众人被镇住。定晴细看,但见一人自斟自饮,圆冠峨如,虎背熊腰,浑身散发出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气息和威严。此人乃是侍卫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加授平章政事衔,世宗“托孤四臣”之一,国之军务全由韩通裁决。

韩通起身,鄙夷的瞧瞧众人,然后转身向太后陈奏道:”太后,皇上,我大周兵强马壮,盛威泽被四海,北汗和契丹不过是蕞而小丑,我朝不必慌张,待我们核实军情后,大军一出即可解北境之围。”

大殿顿时鸦雀无声,王审琦用眼示意石守信,守信会意,道:“韩将军是何意图?大敌当前不即刻发兵解难,难道要等北汗和契丹大军兵临城下,在核实军情发兵解围吗?”

“太后,北汗皇帝刘钧这贼实在可恶,竟在此良辰佳刻袭我大周,全然没有把我大周放在眼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目 录
新书推荐: 军阀:开局给袁大帅献玉玺 谍战:潜伏的我却觉醒悍警系统! 重生40,火红年代从杀鬼子开始 民国:从黄埔一期开始 抗战:爆兵打的鬼子说这仗没法打 抗战之我是一个工业人 炼狱之刃 抗战:开局无限物资,老李麻了 重生78年,从组装豹2坦克开始 淞沪战场:让守仓库,咋成军阀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