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日本印象 > 第19章

第19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魔神艳女征战记 寒月决 大宋王朝之太祖皇帝 机战新时代 春光乍泄 死灵法师的仆人 绝对力量 流氓四步曲 百鬼夜行:阴 黑道游龙

就好像比赛中间的"暂停",只是为了让运动员调整一下呼吸,本身并不具有独立的意义。回到国内,我又成了"专家",整日为承当的研究课题而埋头书海,难得再有时间和心境顾及我的业余爱好。很想把心中的风景完整地描画出来,可惜时不我待,只好允许其"半路出家"。不像断臂的维纳斯女神塑像,这里的残缺,不具备古雅的韵味或神秘的美感,只证明作者的写作缺乏恒心与连贯性。在对读者表示歉意的同时,我暗暗下了决心……既然"决心"只是"暗下",又何必公诸于众呢?

还必须说说"训练有素",否则显得不够真诚。不同于一般游客,我对日本的历史文化毕竟有所了解,而我所关注的晚清以来中国文人在日足迹,更成了最好的导游手册。虽然此"训练"非彼"训练",我的专业知识基本无助于我对日本的了解,但我的专业训练使得我比较容易进入"课题"。更重要的是,每当我欣赏一幅风景,或者阅读一段史迹时,不自觉地,总是以我的知识背景为参照系。至于思考问题的方向,更是受制于当下的生存处境及精神需求。尽管我是日本学的外行,也充满了儿童般的好奇心,却并非天真纯洁得如一张白纸。说到底,"前理解"决定了我的阅读策略及方向。

这种解不开的"中国情结",使得眼前的问题与心中的困惑不断对话,往往出现旁人难以理喻的"风云突变"。说是在"阅读日本",又好像在借日本"阅读中国",这种视角的转移,连我自己也无法准确把握。比如,我会在小酒馆里与日本朋友脸红耳赤地辩论所谓"东方的崛起",或者有意挑起关于知识分子历史命运的话题,甚至选择日本的剑豪与中国的侠客作为演讲题目。当时的感觉似乎是"友情出演",事后方才明白乃"主动出击"。为何有的话题我马上插嘴,而且手舞足蹈,以求冲破隔阂;有的则老是听不懂,即便听懂了也无法进入最佳工作状态。除了语言表达能力,还有阅读趣味在作怪。

正是这种"问题意识",决定了这半部书稿之对待日本文化,注重体味而不是批评。得知我在撰写访日观感,曾有朋友表示愿意译成日文发表,条件是"痛下针砭",以便警醒"狂傲的日本人"。我没有采取这一策略,原因是意识到自己的阅读,受制于"中国的"而不是"日本的"问题。借用鲁迅《〈出了象牙之塔〉后记》中语,我的写作,"并非想揭邻人的缺失,来聊博国人的快意"。在我看来,每个国家的知识者,都应该首先关注并鞭责本国政治生活及精神文化的发展;学有余力,方才"负有刺探别国弱点的使命"。我对日本的阅读,带有浓厚的中国问题意识,尚停留在借日本"阅读中国"的水平,这也是我自居日本学"外行"的原因。另外,作为"旅人",心境超然,不同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国民",对异国生活及情调多取鉴赏态度。鲁迅赞赏厨川白村怼本国世态"一一加以辛辣的攻击和无所假借的批评",但也称:"我先前寓居日本时,春天看看上野的樱花,冬天曾往松岛去看过松树和雪,何尝觉得有著者所数说似的那些可厌事。"

自忖没有本事兼及中国与日本、大众与专家,于是有了以上种种自我辩解。这种写作策略,与当下本人的心境相通,没必要另外去"深化主题"、"转换视角",因而显得相对轻松与洒脱,与前面提及的对优雅阅读姿态的追求大致吻合。

第30节:后记

作者: 陈平原

书名《阅读日本》,本不该冒出第四辑所录文章。与其费尽心机打圆场,不如老老实实承认:此乃不得已而为之。

虽说随笔集不同于学术专著,不一定非绕着一个题目打转不可;可没能完成预订计划,心里总不是滋味。

挑了几篇题外之文,一来充篇幅,二来也可见笔者对于"文"与"学"关系的思考。对我来说,探讨中国散文的艺术特征及发展途径,既是一个学术课题,也是一种自我训练。但愿题目的"学究气",不至于吓跑那些更欣赏"才情"、更追求"潇洒"的朋友。

至于褒贬晚明小品、桐城文章,或者评述学者之文,并非拉大旗做虎皮,暗示自家文章"别有渊源"。我想,这点嫌疑总该可以避免的吧?

题为"结缘小集",自然是源于周作人的《结缘豆》。像《燕京岁时记》所述的,于佛诞日"煮豆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这种雅事如今难得一见;不过,学周氏以文代豆,与读者结缘,倒是不妨试试。

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一日初稿,七月十七日改定

您下载的文件来自http://www.shukuai.com书快电子书论坛 由会员紫米为你制作

【书快电子书论坛-4020电子书】-立志要做最新最全的txt文本格式电子书下载论坛!

目 录
新书推荐: 怪谈降临:炮灰她靠狂烧冥币杀疯了 汉厅笔记:Excel卷穿大汉 我的灵光往事 重生后,我把绿茶闺蜜按在地上摩擦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古韵逆途 荒野探险的那些事 宿命引 官场法医,从解剖尸体开始! 荆州,荆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