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幼儿心理学 > 第3章

第3章(1 / 1)

目 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寻找回忆 假如苏西堕落 绮色佳 同门 喜宝 阿蛮言情小说合集 把梦想留给心 把心留给你 不良老公 豆芽小姐

感知不仅是幼儿认识的第一步,同时还是幼儿其它较复

杂的、高级心理过程发展的基础。如果没有感知为记忆、想

象、思维等提供感性材料,幼儿就不可能产生、发展他们的

记忆、想象和思维等。举个例子来说,幼儿只有看见过各种

各样的苹果、桔子、梨、桃及西瓜等,才可能在脑子中留有

它们的形象,产生“红红脸盘象苹果”之类的想象,也才可

能有“水果”这个概念的掌握和“这是苹果”,“西瓜是绿

颜色的”,“桔子是一种水果”等判断。因此,要发展幼儿

的记忆、想象和思维,提高他们的智力水平,首先要发展他

们的感知能力,从发展感知入手促进幼儿整个智力水平的发

展。

幼儿的感知觉和觉察力 第二章:幼儿观察的特点

三岁以前儿童的知觉主要是无意的,没有目的的,因此

谈不上什么观察。进入幼儿期后,孩子的观察力开始发展,

在正确的教育下,逐渐由缺乏目的性转变为相对独立的、有

目的、有组织的过程,形成初步的有目的、有方向、自觉的

观察能力。但就整个发展来说,幼儿观察力的发展还是不够

的,他们观察的目的性、持续性、精确性、概括性、组织性

等都还不强。下面,具体谈谈幼儿观察的特点:

(一)观察的目的性。学前初期幼儿常常不能进行自觉

的、有意识的观察。他们的观察或事先无目的,或易在观察

中忘记了目的,很容易受外界刺激和个人情绪、兴趣的影响。

比如,有这样一张图片,画面上有几个小朋友在玩,其中一

个小朋友的衣服扣扣错了,鞋也掉了一只。请幼儿从画上把

这个小朋友找出来。小班幼儿常常不能完成任务,他们会被

画上那些好玩的玩具所吸引,而完全忘记观察的目的。中、

大班,幼儿的观察目的性有较大提高,在我们的观察实验中,

有78%的中班孩子和93%的大班孩子可以完成观察任务。

(二)观察的精确性。学前初期儿童的观察也往往不够

仔细、认真,常常是粗枝大叶、笼统、片面。他们能看见颜

色鲜艳、位置突出、新鲜、有变化的物体,看不见虽然能代

表事物实质但却不显眼、不突出、比较细致的部分,有时甚

至发生错误。如小班幼儿把柿子当成西红柿,分不清蜜蜂和

苍蝇、绵羊和山羊的事常有发生。通过教育,中班孩子能逐

渐比较精确地观察事物,能发现众多小朋友中哪个唱错歌了;

动物园里一共有几只猴子,几只熊猫,几只松鼠,就是躲在

树上、藏在山后的小动物,也能找出来。

(三)观察的持续性。学前儿童,特别小班孩子的观察

常常不能持久,很容易转移注意的方向和对象,到中班,特

别是大班,幼儿的观察时间才能逐渐增加。有个实验表明:

三、四岁幼儿对图片的平均持续观察的时间只有六分八秒,

五岁的儿童增加到七分六秒,六岁达十二分三秒。可见,学

前儿童观察的持续时间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特

别是六岁儿童,观察的持续时间有明显的增加,进步较大。

(四)观察的概括性。学前初期儿童观察时,常常不能

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察,因而也不能发现各事物或

事物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当你给幼儿看两盘萝卜头,

其中一盘泡在水里,萝卜头长出了小绿叶;一盘无水,萝卜

头萎缩了。小班幼儿通常看不出萝卜头生长与水分之间的关

系。如果再给幼儿看两幅图画,其中一幅画着小孩玩球,另

一幅画着球把玻璃打碎了,小班孩子也往往说不出这两幅图

画间的因果关系。中班幼儿观察的概括性稍有提高,但也只

有部分儿童能作出比较令人满意的回答,到大班,才有多数

儿童能作出正确回答。

(五)观察的组织性。学前儿童在观察中,常常不能按

照一定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

体地、有组织、有条理地进行观察,而时常是一会儿看东,

一会儿看西,杂乱无章;甚至还不会有条有理地区别两个物

体或图片的异同,不会将两个物体或两张图片中的相应部分

逐一进行比较。在这方面,中、大班的幼儿较小班幼儿有较

大的进步,但即使是到了大班,也仍然不是多数的孩子都能

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观察事物。

幼儿的感知觉和觉察力 第三章:怎样使幼儿观察全面、精确

观察是幼儿认识的源泉,幼儿通过对外界事物的直接观

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但是由于学前儿童观察能力不强,

观察不能认真、细致,结果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笼统的、粗

略的,对事物的印象也只能是表面、片面、孤立零碎、星星

点点的。因此,在培养、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时,幼儿观察

的全面性、精确性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那么,怎样发展幼

儿观察的全面性、精确性呢?下面提供几点方法:

(一)给幼儿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比如,在幼

儿观察桃树之前,就先向幼儿说明:“今天我们观察桃树,

要仔细看看桃树的树干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它从哪儿

开始分杈,树杈多不多;桃花是什么颜色,它有几个花瓣。”

等等,使幼儿对观察桃树的任务,要求有一个比较具体、清

楚的理解。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请两组幼儿观察两张初看

完全相同的图片,对其中一组幼儿在观察前讲明这两张画有

五处不同,而对另一组幼儿只笼统地要求他们找出图片的不

同处,而不告诉共有几处不同。结果前组儿童平均找出4.5

个不同,后组儿童只找出3.7个不同。由此看出,观察目的、

任务的明确程度,是会直接影响到观察的效果。目的、任务

越明确,效果越好。奇4020.com.cn

(二)给幼儿以具体的观察指导。在幼儿观察时,教师

可以用语言(比如谈话、提问等)提醒孩子在观察事物时,

应该做到注意力集中、认真,不光要看得见那些色彩鲜艳,

位置明显,有强烈刺激性的部分,也要注意那些色彩不太鲜

艳,位置较偏,面积较小,不太明显的部分;不仅要看到局

部,而且要看得到整体;特别要注意那些细小、不突出但却

反映事物实质、具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

是指导的重要内容。老师应具体指导幼儿如何有顺序、有条

理地进行观察,如何有先有后,有主有次地进行观察。同时,

还要使中、大班幼儿懂得观察的方法、顺序。根据观察对象

及任务、要求的不同,指导的方法应有所变化。可以采用的

方法有主次程序法(即先中心后四周)、方位程序法(即由

上而下、由左而右、由近及远、由远而近、自头而尾等等)、

分析综合法(即先整体后局部,再整体,或先局部,后整体

再局部)等等,使幼儿的观察方法逐渐服从于观察的目的、

任务,直接为取得较全面、精确的观察效果服务。

(三)尽可能使幼儿眼、耳、鼻、口、舌、手等感官都

参与认识活动。比如,认识黄瓜和西红柿时,可以不仅让幼

儿用眼睛看,还可以让他们用手摸、用嘴尝;教幼儿认识菊

花、水仙花时,不仅可以让幼儿看看、摸摸、还可以让幼儿

闻闻,这样可使得幼儿对黄瓜、西红柿、菊花、水仙花,从

形状、颜色、气味等各个方面都有个比较完整、精确的认识。

幼儿的感知觉和觉察力 第四章:怎样培养幼儿观察的概括性

我们知道,幼儿观察的概括性较差,他们常常是孤立地

而不是联系地对事物进行观察,因而发现不了事物间的内在

联系,抓不住事物的主要情节,也概括不出事物的主要特征。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幼儿观察的概括性呢?

首先,要引导幼儿多观察自然。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

师,它是如此的纷繁复杂、千姿百态,既为孩子们提供了丰

富的感性知识,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观察概括能力的发展。

目 录
新书推荐: 迟到的千年之约 都三胎了还要生?绝嗣京爷失控了 我在清代当知县 娱乐:全网黑我,我票房百亿 星穹神墟 没招了!谁家好人在恨综磕CP啊 从山寨机开始,到国产之光 开局儿孙满堂,手握空间栽满粮 等你,到岁月尽头 喋血明末,白虎战神崛起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