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1 / 1)
王奎荣老师扮演一位满腹牢骚的小科长,他的“思想不突出,业务不突
出,腰间盘突出;大会不发言,小会不发言,前列腺发炎”说得十分传神。张铁林
饰演井盖厂的小业主,怎么看他怎么像皇帝“戏说井盖”;傅彪扮演一位警察,个
性鲜明;冯小刚演一个专偷井盖的小偷,造型是他自己设计的,再加上他外形长得
比较夸张,一出场迎头就是一个碰头彩。这四位的东北话说得都不太地道,傅彪好
一些,可最后还是被张铁林给拐跑了,逗极了!
李丁老师是演艺界传说中的人物,能够请他出马实属不易。在《扫黄打非》一
集中老爷子扮演一位做盗版VCD 的不法台商,是个老色鬼。剧中他隐瞒真相,想
“老牛吃嫩草”,以爷爷的年龄“泡‘下两代的小玲,结果在继红的”引诱’下,
酒喝高露了馅,被义愤填膺的小玲掀翻了桌子,泼了他满脸的酒水。当他说到台词
“男人身边没情妇,白长好大一棵树;男人身边没野鸡,不是没钱就是肾虚”的时
候,大家登时笑翻了,半天缓不过劲来,精彩!
蔡明在《街上流行黄头发》一集中扮演一位叫高娃的打工妹,看扮相她顶多20
岁出头,找不到一点“马大姐”的影子,我不知该惊叹于演员相貌的神奇,还是该
惊叹于化妆师手段的高超,这可能就叫演员的塑造能力吧。剧本设计这个角色为留
在城里什么都豁得出去,有活儿抢着干、没活儿找活干,于是蔡明姐承担了诸如抬
自行车、扛煤气罐、送大米、拎纸箱子、蹬三轮等一系列重体力劳动,自行车和煤
气罐做不了假呀,差点没把蔡明姐累吐了血,这也就是拍戏,生活中打死她也干不
了这些,做演员真的很不容易。
潘长江是东北笑星的代表人物,他的表演自成一派,风格可以归类于东北“无
厘头”。在《来了个爷》中,长江扮演牛家一位辈分奇高却年龄偏小的民工亲戚二
范。他在牛家一面作威作福、颐指气使,处处以长辈自居,一面暗恋上了自己孙女
辈的同龄人小玲,最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高呼着“看我妈给我整这辈‘牺泪
而去。长江为人仗义,讲江湖义气,是标准的东北”男子汉小丈夫“。
《风水》一集里,王刚、丁霄汉和周晓彬分别扮演三个江湖骗子薛大师、葛先
生和假和尚。王刚,一口地道的东北方言,让人看着就想乐,整个一个“东北和”,
演戏时他的台词处理跟剧本不太一样,可无需担心,每次都能让他给绕回来,还无
懈可击,看着特别像是他的特殊处理,可我怎么看怎么像他忘词了,主持人的丰富
经验使然,令人叹服。丁霄汉外表文质彬彬的,演起戏来张弛有度,极富魁力,我
曾看过他演的舞台音乐剧,幽默寓于含蓄,是位很有潜力的演员。周晓彬这人挺神
的,每次对词和排练的效果都不一样,都能出不同的“彩儿”。剧中他念叨着“善
哉,善哉,贫僧平时最爱吃肉,逢年过节在丈母娘家也喝上几两酒”,就被牛家老
小打出门去,每次想起来我都要笑上几回。
高秀敏无疑是东北小品的优秀演员,她曾塑造了许多令观众过目难忘的喜剧形
象。在《天生我材》中,她出演了一位工会女干部,人物把握得十分到位,很好地
起到了衬托红花的绿叶作用。
文兴宇老师在《杠上开花》中饰演爱打麻将的老于,台词“命苦不能怪政府,
点背不能怨社会‘叫他说得南腔北调,别具特色,实在有趣。
范伟,东北小品演员的佼佼者,他走的是冷幽默的路子,跟别人的表演都不太
一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静中有动,亦庄亦谐。在《厂长光临》一集中他扮演厂
长,是牛大爷的徒弟,丧妻独身,和继红有点那方面的意思。剧中他遭情敌巩汉林
暗算,被餐馆厨子打出酒馆,狼狈不堪,斯文扫地。当时配戏的演员缺少表演经验,
下手不知轻重,扯掉了他的扣子,范伟很有涵养,不急不躁,表现出一位专业演员
的应有素质。
丁嘉丽在帕扫门前雪》中饰演街道主任朱大婶,她戏路很宽,我曾看过她塑造
的众多艺术形象,是一位难得的多面手。原计划她饰演的角色要在很多集里出现,
可是因为档期原因,嘉丽姐只演了一集就到上海拍戏去了,很是遗憾。
句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优秀喜剧演员,在《我们的大家庭》中出演牛家的亲
戚二牛,是发了财的包工头,一个小人乍富的暴发户形象叫他塑造得生动有趣。
李成儒和刘斌在《赏金的诱惑》中分别扮演蒙面大盗和警察。原剧本中李成儒
扮演的蒙面大盗始终蒙着面,可我们实在是太想看到成儒的精彩表演了,就现场修
改剧情,让他一上场就露出本来面目。刘斌是有名的“警察专业户”,演警察自然
是轻车熟路,手到擒来。
王景,是位年轻漂亮又敢拿自己“开涮”的女演员。她在《爱在地震的日子》
中扮演牛小伟的“神经女友”罗红红,一个惟恐天下不乱、热衷谣传地震消息的角
色让她演绎得活灵活现。对了,现在她已改名叫王馨悦了,的确很悦耳。
何冰在《求医心切》中扮演一位兽医,因为阴差阳错的误会,和小玲的一段恋
情只开花不结果。他塑造能力强,有幽默感,刚柔相济,身手不凡,演绎喜剧人物
驾轻就熟。
孙松和常远在《真情告自》中分别扮演牛家小玲的博士男友和小伟的硕士女友。
他们两位这是第一次尝试演喜剧,刚进剧组的时候他们没有马上找到人物感觉,我
就跟他们商量,从喜剧的特点出发,跳出传统意义上才子佳人的案臼,请孙松把所
饰角色定位在不男不女、矫揉造作的酸文人上;请常远找一找表面文静、拿腔作调,
遇事则一惊一乍、爱大惊小怪的假淑女感觉。结果两人塑造的角色令人耳目一新、
不同凡响,大家满意,演员亦觉得过瘾。成熟的演员就是不一样,到底是适应能力
强。
除了听说过香港的什么“四大天王”,我基本上是歌盲,金学峰,开始我不知
此君为何许人也,当剧组同仁告诉我我总哼哼的那首脍炙人口的《老乡》就是他的
原唱时,我才明白,这是位歌坛重量级的人物。他在《旧情新怨》中扮演牛小伟发
迹的老班长,戏不多,但他演得松弛含蓄、水准一流,决不逊色给任何一位专业演
员,不知道应该归功于天赋还是应该归功于演唱会的训练,应该是天赋吧。后来在
午门的世界三大男高音演唱会上遇到了他,我再次由衷地向他表示敬意。确实演得
好!
很早就听说孙悦会演戏,这回除了请她给《东》剧唱片尾曲外,就是在《今年
冬天特别冷》中给她安排了一个角色——厂长夫人,孙悦很好地完成了演出任务。
由于疏忽,我忙中出错,居然忽略了剧中厂长和继红之间贯穿始终的暧昧之情这条
重要线索,真该死!剧情又要求不能让厂长和继红这两位正面人物有婚外恋或第三
者插足一类的事件发生,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忍痛让厂长夫人因病去世,永垂不
朽了。我始终没敢把实情告诉孙悦,觉得特对不起她。前几天在亚运村宵夜时遇到
她,我只能寒暄几句支吾过去。在这里向孙悦道个歉,以后一定找机会补上这份亏
欠。
在《家访》中我们请来了演员郭月和歌星孙浩,他们扮演军军的两位老师,因
为军军对郭月“面容很憔悴,一脸旧社会”的评价,险些耽误了两人的好姻缘。剧
情要求郭月前丑而后美,反差极大,表演难度很高,郭月把握得当,很有分寸。孙
浩的表演可图可点,中规中矩,不同一般。
我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影视剧一定要请歌星来助阵了,国内外大抵如此,因为
歌星的心理素质好,基本上都能很好地完成演出任务,又能争取到一大批他们的铁
杆歌迷,何乐而不为?
刘金山演喜剧是一位“大手”,他在《出国不了情》一集中饰金老大,塑造了
一个不谙世事、内向的知识分子形象,滑稽有趣,堪称经典。
李文启老师在《保险没问题》中扮一位电器修理的“二把刀”师傅,遇到什么
事都爱说没问题,因修不好老牛的冰箱,被牛大爷逼着把自己家的冰箱抬来,随便
换零件,直到修好为止。他浑身都是戏,又生活又生动,笑料百出。高虎是位优秀
的青年演员,在这一集中演保险业务员,他是山东人,说不好东北话,只好请他讲
他的乡音山东青岛话,演一个外来务工者也勉强算合理,效果出乎大家的意料,好
玩极了!这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拍地方特色的戏不一定非得要求演员说一样的方
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将有意外的惊喜。
王平是位优秀的相声演员,属于幽默感融人了骨子里的那种。在《梦醒时分》
中他扮演继红的一位从海外归来、假充大款的老同学。他色胆包天,想把继红和小
玲姊妹俩全部“拿下”,却栽在情敌巩汉林的手里,被小伟兄妹联手摆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