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书友问(6)(1 / 1)
出了事故,就不得不站出来灭火。
第三十章遭到激烈的反对,这本是在我的意料之中,这一章的情节的早就定下来的,那时候是准备承受狗血喷头的,不过现在看来,我很欣慰,很多友书都能保持理性的克制。
因为我说过本书的目标就是要让朱载玺去改变大明,要革命必定会有很多的挫折,有很多的敌对势力,决不是一蹴而就,所以他首先要学会承受挫折,要不然他只能是又一个庄烈帝崇祯的翻版。
有些书友担心挫折太重,会让朱载玺走向极端。其实这方面我是有考虑的,有很多人之所以在面临挫折走上极端,往往并不是因为挫折太大,而是因为他的孤单!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只要有一个人一直在陪伴你,理解你,支持你,这样的人是很少走上极端的。本书中,王承、王义、方巧儿的作用就在这里,他们关怀朱载玺,所以朱载玺才会学会善良关怀别人。从他后来的表现,他尽管伤心、愤怒,但他还是保留了一部分理知。
时穷节乃现,版荡识诚臣,大浪淘沙,剩下的才是金子,要不然,沙子与金子是混在一块的,你无法分辨谁才能与你相伴一生,这也就是“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的道理,其实我写的东西,如果一个侠客义士很容易理解,而现代人抛弃了太多的古人优秀品德。
这一章的中心内容是朱载玺要休掉闻庭娇时的那一段关于“士可杀不可辱”的言论,说白了,写了这么长一大章,就是为了说出这段话,说这段话就是为了说明朱载玺内心的思想,——他的软弱并不是因为他的窝囊,而是出于他的善良。
有书友说:“绿帽子就算了,奸夫和**还杀不了。还有张勤智商怎么也变低了?这么大的事如果隐瞒下来可要杀头的。”如果朱载玺杀掉闻庭娇,这只能说明他被仇恨冲晕了理智,朱载玺在追杀陈庆的同时,对闻庭娇没有动一指头,这正说明他冲动的头脑中还残存一丝理智,而杀不了奸夫,正是让他憋屈,让他认识到世间有些事情,是无能为力的,这样他在实行国策时才会有所保留,不急功冒进。关于张勤的问题,张勤如果不隐瞒下来,他能有活路么?这种事情涉及皇家的尊严,一旦暴露,宗室发难,嘉靖只能拿他失职作为顶缸,铁定杀了他。两害相权取其轻,隐瞒下来或许还有活的机会。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明知道贪污不对,还在贪污;在座的书友有几个人没撒过谎?呵呵,恐怕是越聪明的人撒谎越多吧?
后面还有几章比较狗血的章节,就是在朱载玺登基之前的《大厦将倾》、《最后的悲壮》,这几章中纥达虎力打进了中原,疯狂的屠杀汉人。如果有书友觉的憋屈的话,就想想蒙古人在南宋时的屠城,进攻时用汉人当肉盾,还有那个被称为英雄的屠夫铁木真屠杀那一百万花剌子模城的历史,这不是演义,这是真实的历史被挪用,只不过这段悲惨的历史,作为一段伤痛,很少有人愿意提起。
正是我们忘记了这段历史,我们才会忘记洪武大帝朱元璋的伟大,而只指责他的残暴。
想想我们伟大的毛主席,不要光记着文化大革命,也要记着他带领我们中国人从贫穷耻辱的时代走进了新的天地。
风雨之后才见彩虹,知耻而后勇,此之谓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