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感人的故事与佛之缘(1 / 1)
透过明康像个孩子似的不断追问,仿佛庄主又回到了自己的青年,那个给孩子们讲故事的年代,毕竟自己现在得了顽疾,也不知道是因何缘故两行老泪纵然留下,也许是感伤自己的生命终结,也许是舍不得孩子们,也许,……
“爹爹怎么了?”
庄主不想让明康知道自己是因为惧怕和惋惜生死离别而悲泣,“我是想起了这个感人故事,不禁流泪。”
听庄主这么一说,明康更加好奇了,坐下来认真的听着。
“相传,笈多王朝时有一伙猎手要去深山里去打猎,一行人中只有四个人,其中两个是兄弟,老大带着妻子和六岁的孩子准备长期居住在深山的附近,老二整日游手好闲的一直迷恋着自己的嫂子,虽然表面上跟随着他们去狩猎,但是心里早就有了异样的想法,只是苦于没有时机。
那是在一个夕阳西下的十分,猎人的弟弟装病不能去狩猎,猎人的兄长吩咐妻子照看弟弟,独自出去捕猎,越过小溪来到无边的草原,很幸运的发现了两只走散的小狮子疲倦的躺在草原上,应该是在前天大雨过后迷失的两只幼崽,他想着这是天赐的良机,便上前使用石磨的标枪分别刺穿两只幼狮的胸膛,他知道狮头没有什么用处,他可能不会做红烧狮子头!他便砍去俩幼崽的头,拖着两只幼狮的残骸飞驰而回,没想到这时他的弟弟正在试图侮辱自己的嫂子,6岁的小侄子上前打着他,没想到残忍的叔叔提起石器就要砸向自己的侄子,小孩的母亲挡在前面,被砸中颅骨,小孩的母亲狠狠的命令着试图让孩子跑掉。小孩子没有跑反而跑向他叔叔,用脚踢着哭喊着,外面一头路过的母狮,离开狮群独自去寻找它的两个孩子,正好听到了小孩子的哭喊声,便不顾危险窜进人类的草屋,见到猎人正在准备掐死奄奄一息的小孩,好像它明白眼前的一幕一样,张开大口吼叫着,猎人吓得松开了手,小孩子的母亲抱着孩子哭泣,母狮吼叫着走向猎人弟弟,猎人弟弟惊慌失措冲破草棚逃走,
狮子回头看着这对人类母子,示意着安全了。这时从门外赶回的猎人哥哥见眼前一幕,误认为这是狮子来报仇了,便向无歹意和防备的母狮掷出石器,直穿母狮的额头中央而过!母狮不知状况的倒地,在烟气时它还在想念着走散的它的孩子们。
妻子大喊着,昏厥过去,小孩子吱吱呀呀的讲述了刚刚发生的一切,猎人哥哥听完一切,跪倒在母狮的尸体前痛哭悔悟着,他对天祈愿,自己永远不再射杀生灵,自己愿意遭受惩罚,世世代代食素消减罪孽。
也许是他的真切悔悟之心感动了上苍,一道佛光普照黑夜的草原,一威武男子全身散发着金色光圈,对他说着:“你即发此愿定当遵守行之。从今起我希望你遁入佛门,成为一名苦行僧人,向世人宣扬善意,你可愿意?”
猎人弟弟连忙叩首,“弟子甘心跟随您修行,传我佛法,警惕世人,只是这母狮对我家有恩,我,……”
“它的善缘到了,自然可以脱离兽道转世为人,不过它们另有玄机!”说着英俊男子挥手两只幼崽的头一左一右的镶嵌在了母狮的肩膀处,它额头的石器也变成了利器螺旋角,三头狮子复活过来。跪谢着!
“你的功德圆满,从此成为八大神兽,远离转世轮回之苦。你的两子就是你的缘分,它们跟着你也转世修行许久,今日让你们合为一体,去完成神兽的职责吧!”威武男子又对猎人哥哥说:“今天你所见一切不可对世人直说,佛缘乃是积德达到一定程度的修为,切不可明示世人,但是你要去相劝他们,行善中善果会圆满自己也会普及后来与自己有缘人,我自会在旁相助。只要你念道:‘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我就会出现,这是我们之间缔结的咒语契约,当你功德圆满之时我自会来超度你前往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佛!!!”
从此他们一家吃斋念佛宣扬佛法,我的故事讲完了。
“那善心的狮子呢?”
“它就是神兽独角三面狮啊?难道你还不明白?”
“哦!爹爹的意思是说我们后山的狮子是独角三面狮啊?那为尊者难道就是,……”
“没错他就是千手千眼的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明康现在突然感觉自己全身精神百倍。
他想着自己是不是应该去后山拜会一下神兽呢?他还是有些害怕,万一我不是有缘之人,在把我吃了呢?不过又一想既然是有情有意的神兽,怎么会害我这个不曾害人的人呢?
如果我可以得到神兽的相助,那么日后一定会更加顺风顺水了,想到这里,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惊喜,跑去找玉儿,决定告诉玉儿这个天大的惊喜,玉儿也确实正好在庭院里练剑,见到了明康很开心的扔下了武者的另一半生命——宝剑,“你怎么来了,这么晚了还不休息吗?”
“我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明康小声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玉儿,玉儿听候很是感动,不过她还是不敢去!还要阻止明康,明康见她不肯只好作罢!俩人聊了许久,自己便独自跑向后山那口泉水附近寻找神兽,天已经黑了下来,路由不好走,他费了好半天的劲儿,终于在披星戴月之后见到了泉眼,他喊着:“独角兽!三头狮。”
没想到这一喊果然把狮子喊了出来,不过这次狮子并不是那种温顺的家伙,向他吼叫着!他自己看着,确实额头那有些异样,但毕竟不是三头狮子。狮子叫着示意让他离开,他见狮子并没有攻击他,心存侥幸的逃下山去,或者可以说是连滚带爬的跌下山去。
恳请收藏,请求收藏!谢谢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