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难题(2)(1 / 1)
高三那段时间的压力很大,我总觉得有人在逼迫我做我不想做的事情,但是我找了好久才发现那个逼我的人其实就是我自己。为此我常常失眠,就像掉进了黑洞,想找到出去的办法,但是总是徒劳无功。
那时数学总是出现小错,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我怕自己会一直这样下去。然而往往越害怕的事情就越容易发生,由于数学一直没有提高,我每天都像失了魂一样发呆或者是无穷无尽的想事情。
我问自己我要的是什么,然后又自己回答自己我要的只是安安静静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人不可能不吃饭不喝水,所以我还要自己能养活自己,想养活自己就要去工作,去工作就会很辛苦,无法安安静静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这真的是一个很矛盾的世界,想做却又不能做,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
当我第一次有这种想法的时候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我问母亲:“你说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为了你自己,为了你以后可以考自己的能力生存。”她的回答不出我所料。
“可是我们为什么要生存?”
“为了做你想做的事。”
“可是我想做的事就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要生存就要工作,工作不是我想做的事,我还是不能做我想做的事。你说既然我做不了我想做的事我还为什么要上学,为什么要活着?”
“什么?”母亲显然被我吓到了,“别说这样的话,妈妈只有你这么一个孩子,你不好好活着妈妈怎么办?妈妈这么努力的工作都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你能好好生活?”
“可是我活的并不开心,我活得好累。”我面色不改。
“累就歇一歇。”
“可是歇息之后我还是要去做,这只不过是增加了以后的工作量啊。”
母亲或许根本无法理解我的想法,说实话我现在也有些理解不了那时的自己。
那时我很悲观,什么事情都要联想很多,凡事都会想到最坏的结果我才放心,因为只有那样,不论真正的结果是什么,都不可能比我料想的更差,这种方式让我很有安全感。
那种感觉近乎绝望,我看不到未来,也看不到希望,只觉得自己像一具行尸走肉,顺着大家公认的轨迹前进。
可那毕竟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真的不该问母亲那样的问题,因为从那以后母亲每次见我陷入沉思都会说话打断我,母亲的打断让我感到很厌烦,我只想安安静静的歇一歇都不可以。为此,我也常常对母亲发脾气,有时甚至会与她发生争吵,但母亲是爱我的,她并不想和我争个输赢,她只是想让我认清什么才是现实。
“阿雅,你最近是怎么了?”叶桐发现了我的不正常。
“在想一些事情。”我双眼直视前方。
“是不开心的事情吗?”
我摇摇头:“叶桐,我好累。”
“怎么了?”她关切地望着我。
“不知道,压力太大了就总是胡思乱想。”
“想什么?”
“想...我们为什么要做我们不喜欢做的事情。”
“那你想到答案了吗?”
“没有,就是因为想不到,才一直在想。”
她一脸无奈:“阿雅,有的时候你真的想的太多了,其实你可以不用这么累的,不想做就别做,何必勉强自己?”
叶桐说的对,这个道理我也跟自己说了很多遍了,但是每当我想到还有东西没有背、还有作业没有写就会想到一直这样下去的结果。
林叶桐是乐观的,所以她想所有的事情都是乐观的,即使是悲伤,她也不会让它占据主导。她会因为一件小事而开心,也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幸福而满足,但我却是那么贪心,永远看不到自己拥有的。
“你一定要这样折磨自己吗?”顾云飞的话比叶桐冷厉得多。
“我也不想,但是不能。”
“如果你想,又怎么会不能。何必那么贪心?”
贪心?我否认:“我没有,我只是在做我该做的事。”
“你该做的是什么?你应该考好吗?你应该做对所有的数学题吗?”
“我不知道。”
“有人逼你吗?有人逼着你每天熬到十二点吗?有人逼着你一定要把整本书都背下来吗?”
他的问句劈头盖脸地向我砸来,我有些招架不住:“有。”
“谁?”
“我不知道。”
“没有人逼着你做任何事,是你自己在逼自己做。”
“我没有,本来就够烦的了,跟你讲是想让你安慰安慰我,你怎么还这样气我?”
见我这样,他没有再说话,只是在一旁注视着我。
“对不起。”最后我还是用这句话结束了我的无理取闹。
顾云飞摇摇头,突然起身走到我身边,拍拍我的肩膀道:“别想太多了,其实人不一定要活的那么明白,只要活得舒服就行。”
很多年之后再想起他的话,我才开始发觉他说的对,人真的不用活的那么明白。
依靠着家人的鼓励、朋友的安慰,我熬过了高考,熬过了那个让我至今都不愿再想起,不愿再回到的时光。
高考结束之后我睡了这一年来第一个安稳觉,没有失眠、没有梦境、直到天亮。没有想象中的欢呼雀跃,没有担忧害怕,没有过去,更没有未来,有的只是现在,只是平静。
高考结束之后,我和叶桐、严彬还有顾云飞一起到公园野餐。
“哇,好舒服。”叶桐突然躺倒在草地上。
都说高考是决定人命运的东西,但在我看来它决定的是地位。
高考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而这等级的凭证就是你考上的学校,它时时刻刻提醒着你也在告诉着别人你的过往,而且一生都挥之不去。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彻底陷入了崩溃。
那天我正在陪母亲逛街,手机铃声响起。
“喂。”
“陈阿雅同学吗?我是刘老师,成绩出来了,恩……你考的和平时有些差距,不过还是……”
整个通话过程我只说了两个字:哦、恩。
我的分数比重本线略高一点,虽然已经不差了,但和我想象中的实在差很多。
“怎么了?”挂了电话,母亲见我脸色沉了下来便问。
我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阿雅,还好吗?出什么事了?你告诉妈妈好不好?”
半晌我才抬头,却看见了她关切的目光,微笑道:“妈妈,逛了很久了,我们回家吧。”
我想母亲多少还是猜到了一点,所以什么都没有再多问。
回到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知过了多久,母亲来敲门:“阿雅,吃饭了。”
“好。”我答地很平静、很自然。
我没有哭,因为我并不悲伤。
母亲没有多问,或许她已经打电话给老师确认过了。不过我还是让她担心了,因为后来当我问她那几天的感受时,母亲竟说她很害怕我像高考之前那段时间一样问她“既然活着那么累,为什么要活着。”
那几天我的确在想事情,但我发誓那时并没有想为什么活着之类的问题,我只是在想今后要怎么办。
每个人对自己的人生都会有一个大致的规划,当事实超出了规划,规划就要做出调整。
只是我要做出的调整太大了。
那几天手机一直不停地响,我没有接,就这样看着屏幕上出现的每个熟悉的名字,直到对方挂断。手机没电了,我就充电,充电器始终没有拔,烫的就像随时要爆炸。
终于,母亲经受不住我这样的“折磨”,她把父亲找来了。
“阿雅,你也不能总这样啊。”一天中午吃饭,父亲突然道。
我放下碗筷,抬头看他,半晌突然问:“爸爸,你爱不爱妈妈?”
“什么?”父亲一愣。
“你爱不爱妈妈?”
“阿雅……你怎么……”
“不爱吗?”我定定的盯着他。
“不是。”他立刻否定我。
“妈妈,”我又望着母亲,“你也爱爸爸吧?”
母亲望了望父亲,又看着我点点头:“阿雅,你到底……”
“爸爸你觉得我们三个一起吃饭幸福吗?”
“恩,幸福。”他表情困惑。
“妈妈你觉得我们全家一起生活这几天好不好?”
“你好我就好。”
“你呢?”
“我很好。”她作出一个微笑。
“那如果没有我,你们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生活,你们还会不会那么幸福?”
“阿雅,你别吓妈妈。”
“既然这样,你们为什么不能复婚?”
“阿雅,”父亲打断了我,“我知道我和你妈妈离婚之后你就变得郁郁寡欢,我承认我们没有照顾你的感受,但你真的没必要折磨自己……我和你妈妈商量过了,只要你好好的,我和你妈妈就复婚,我们一家人再也不分开。”
天晓得我那时抽了什么风,竟然说出这种看似遗言的话,不过也只有在这个时侯,他们才会静静的听我把这些话说完。
“我当然会好好的,你们在想什么?”
从这天开始家里的气氛就恢复了正常,我拿起手机,望着那些出现了一遍又一遍的名字,哎,朋友就是朋友,不论是好事还是坏事都会想到跟你说。